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中西药联用药组有( )

桂枝汤治疗癫痫-桂枝汤治疗疑难杂症医案大全

答案:A、B、C、D、E

黄连、黄柏与四环素、呋喃唑酮、磺胺甲恶唑合用治疗痢疾、细菌性腹泻有协同作用,常使疗效成倍提高。甘草与氢化可的松在抗炎、抗变态反应方面有协同作用,因甘草甜素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并可抑制氢化可的松在体内的代谢灭活,使其血药浓度升高。甘草与呋喃唑酮联用治疗肾盂肾炎,可防止呋喃唑酮的胃肠道反应,又可保留其杀菌作用。丹参注射液与间羟胺、多巴胺等升压药同用时,不但能加强升压作用,还能延长升压药的作用时间。柴胡桂枝汤与苯妥英钠联用治疗癫痫可以减少癫痫药的用量及肝损害、嗜睡等副作用。

什么茶明目效果好

问题一:喝什么茶明目效果好? 菊花茶啊

问题二:菊花茶明目效果最好的是哪种? 经常用电脑的人用杭白菊最好,杭白菊有清火明目的作用。特别是现在有一种胎菊,就是花蕾,将开未开的菊花。不光效果好,而且泡出来的形状佳。如果喜欢甜味,还可以在菊花茶中加点冰糖。

1.枸杞菊花茶。枸杞十几粒,菊花5~6朵,用热水冲泡,加盖焖15分钟后可开始饮用。早餐与晚餐前各喝1~2杯,喝的时候可加一点蜂蜜,味道更好。

菊花和枸杞,两种都是中药护眼的药材。枸杞菊花茶能让人头脑清醒、双目明亮,特别对肝火旺、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疲劳有较好的疗效,经常觉得眼睛疲劳干涩的电脑族,多喝些枸杞菊花茶有利无害。

2.杭白菊。白菊花比黄菊花好,它是属于黄山贡菊,疗效以及味道方面都要比黄菊花要好。

功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疏散清泻的功效黄菊花较强,白菊花兼能养肝。常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以及肝阳上亢、肝火目疾、热毒疮肿等病的治疗。

问题三:六大茶类中明目效果最好的茶是什么 听说耳茶能有减肥功效,另外荷叶茶也有这种效果.

问题四:喝什么茶,明目清神比较好呢? 桂花茶,菊花茶很好。桂花还是一种天然药材。桂花性温味辛,具有健胃、化痰、生津、散痰、平肝的作用,能治痰多咳嗽、肠风血痢、牙痛口臭、食欲不振、经闭腹痛。由桂花蒸馏而得的“桂花露”,具有舒肝理气、醒脾开胃的功效,能治口臭、咽干等病,是上等的饮料。桂枝、桂籽、桂根皆可入药,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菊花对治疗眼睛疲劳、视力模糊有很好的疗效,国人自古就知道菊花有保护眼睛的作用。除了涂抹眼睛可消除浮肿之外,平常就可以泡一杯菊花茶来喝,能使眼睛疲劳的症状消退,如果每天喝三到四杯的菊花茶,对恢复视力也有帮助。草配制的桂枝汤,专治外感风邪、肾虚等症。桂根则可治疗筋骨疼痛、风湿麻木等病症。

问题五:喝茶可以明目吗? 没有根据,那是电视剧!

小时候我奶奶还告诉我吃黑豆能明目呢!

问题六:哪种菊花清热去火,清肝明目。 杭白菊

性味:辛、甘、苦,微寒

功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疏散清泻的功效黄菊花较强,白菊花兼能养肝。常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以及肝阳上亢、肝火目疾、热毒疮肿等病的治疗

问题七:喝什么茶养生最好? 菊花茶 菊花茶 由菊花和茶叶通过加工制成,有较为显著的祛病保健作用,四季皆可服用。菊花品种繁多,用作茶茗的则多为白菊花。白菊花具有疏风、明目、解毒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白菊花浓缩水煎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显效率为43.3%,还有明显的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的作用。茶叶,性微甘,微寒,芳香辛散,清热而不伤阳,辛开而不伤阴,有醒胃悦脾之妙,且能破热气,除瘴气,荡涤肠胃一切垢腻。茶叶中所含咖啡因能兴奋高级神经中枢,茶碱能扩张心脏冠状动脉。此外,茶叶还有利尿、杀菌等作用。总之,经常和适量饮用菊花茶,能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诚可谓“两朵菊花一撮茶,清肝明目有寿加”。 决明茶 决明茶 决明子为豆科植物决明的成熟种子。《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并言其能治诸眼疾,“久服益精光,轻身”。我国古时有一位老人,因常饮决明茶而眼明体健,因此还作诗咏赞曰:“愚翁八十目不瞑,日书蝇头夜点星。并非生得好眼力,只缘长年食决明。” 决明子含大黄素、决明素、大黄酚等物质,对视神经有保护作用,可治疗白内障、青光眼、眼结膜炎等。凡肝热或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等证,用之皆有良效。决明子还可用于热结便秘和肠燥便秘。决明子还有抑制葡萄球菌生长及收缩子宫作用,并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与降血压的功效,对防治血管硬化与高血压病有一定疗效,适合中老年人长期服用。 决明子内服外用均佳,外用可消肿毒,热敷太阳穴治头痛,贴百会穴治头风、鼻衄;作枕用,治头风,明目安眠。内服代茶饮尤佳。决明茶制作方法如下:将拣净的决明子微火炒之,用铲勤翻动,炒至嫩**为度。沏茶时,取20克置于茶杯中,用开水冲浸,与泡茶相似。20分钟后,茶色由淡黄渐深,有香味溢出。再次冲水时,则呈深**,浓如琥珀,芬芳沁人。

问题八:补气养肝明目的有哪些茶饮 清香解渴,解暑(消炎解毒),清凉润肺,润咽喉的花茶:

1.玉蝴蝶:清肺热利咽喉

2.金莲花:消炎止咳,调理肠胃,帮助消化

3.百合花:去火安神,清凉润肺

(上三种搭配,效果更佳 )

4.玉兰:养颜美白,改善睡眠

5.野菊花:避暑消热,清心明目

(上两种搭配,效果更佳 )

6.人参花:清香解渴,清凉降火,补血补气,健康脑提神

7.绞股兰:是滋补安神,保护肝脏的(是中老年人和男士最喜爱的茶)

8.竹叶青:解渴消暑,解毒利尿(夏日首选)

9.金银花:清火润喉,清热解毒(咽喉肿痛,扁桃体炎)

10.金盏菊:养肝明目,养颜美容,解毒消炎(头晕,胃寒痛等)

11.君白菊:清热解毒,保肝明目(解暑,抗疲劳,软化血管)

12.金黄菊:清热解暑,消肿明目(有效排出毒素,消除体内垃圾)

13.茉莉:有提神功效,可安定情绪及舒解郁闷。有慢性支气管炎的人宜多饮用,此外它对于便秘也有帮助,疏肝和胃,理气解郁(月经不调,痢疾,肿毒等)

玫瑰花和红月季花

性微温,具有活血调经、舒肝理气(对情绪有镇定、安抚作用)的功效。

菊花

性寒,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的功效。

桂花茶

具有解毒,芳香避秽,除口臭、提神解渴、消炎祛痰、治牙痛、滋润肌肤、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金银花

性寒,具有清热解毒(适宜感冒、发热、咽喉疼痛的患者)、疏散风热(对痢疾有辅助治疗的作用)、消肿止痛、利尿养肝、抗癌的功效;

中国槐

性寒,具有凉血、止血、清肝去火的功效,主要治疗便血、小便血、崩漏等症。

珠兰花茶

则具有治疗风湿疼痛、精神倦怠、癫痫等作用,对跌打损伤、刀伤出血也有一定疗效

紫罗兰

美容:美白去斑、养颜润肤、瘦身消脂

还有消除疲劳之功效,可以去除青春痘改善睡眠

薰衣草 紫罗兰 甜菊=去火美颜茶

薄荷叶

美容:提神醒脑、消肿减肥、清凉止痒

还能去油脂及头屑

甘草茶

美容:其甜度虽为砂糖的58倍

热度却很低,当作瘦身饮食的甘味料

能促进新陈代谢

兼可药用:对咳嗽、支气管炎、胃溃疡有效,能缓和喉咙痛或胃灼热

可增强免疫力、抑制炎症

爱心贴:不适合患高血压的人,但甜甜的甘草茶适合感冒时饮用

甜菊茶

瘦身者的良伴、适用于皮肤干燥、浮肿肥胖

其热量低、也具耐热性、是瘦身食品常用的甘味料

甜菊 紫罗兰 贡菊花,热水冲泡即成去火美颜茶

山楂干

美容:山楂可刮油脂、帮助胃快速代谢以促进消化

因山楂能够改善食用肉类及过多脂肪所引起消化不良

因此也被广泛运用于改善肥胖

但高血脂症冠心病等现代病症空腹或低血压者不宜食用哦

茉莉花茶

清热解暑、健脾安神、宽胸理气、化湿、治痢疾、和胃止腹痛的良好效果;

美容:优雅甘美的花香有助于维护心理平衡

美容减肥,可消除抑郁、疲劳

1、勿忘我(情人草、补血草): 美白皮肤、清肝明目、滋阴补肾,并能促进肌体新陈代谢,延缓细胞衰老,提高免疫力。

2、马鞭草:味道结合了柠檬、蜜蜂花和天竺葵的香味,有助消除恶心感和促进消化,多半是饭后和睡前喝,用来稳定情绪、减轻压力和帮助睡眠。清淡宜人。柠檬草 马鞭草 迷迭香,号称可以消水肿、排毒、瘦下半身。 ※紫罗兰+马鞭草+薄荷 =咳嗽※洋甘菊+马鞭草 =长期便秘、肠内净化。 ※马鞭草+柠檬草=瘦下半身、分解脂肪,利尿。 ※薄荷叶+马鞭草 =提振精神、消除疲劳。注意[孕妇禁用]

3、茉莉......>>

问题九:什么茶,降肝火又明目的,男人喝最好不要花茶之类的 用料:枸杞子30克、菊花15克作法:用沸水冲入用料,加盖1小时,即可当茶饮功效:《本草纲目》记载菊花“性甘、味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现代药理表明,菊花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是维护眼睛健康的重要物质。菊花茶能让人头脑清醒、双目明亮,特别对肝火旺、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有较好的疗效,经常觉得眼睛干涩的电脑族,多喝些菊花茶有利无害。枸杞,补肾生精,养肝,明目,坚精骨,去疲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令人长寿。现代医学证实,枸杞对经常感到疲劳、体力不济的所谓“亚健康”人群有明显疗效。

问题十:哪种菊花茶明目效果最好 杭白菊对调理肝火旺盛,明目症状比黄山贡菊好些。

国医大师贾六金:小儿感冒发热诊治八要

小儿感冒发热诊治八要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表不固,藩篱不实,最易邪干。

六*邪气自皮毛、口鼻侵入,客于肺卫,导致腠理开阖失常,卫阳被遏,郁而化热,出现发热、恶寒为主症的一系列外感症状,是小儿时期最常见、多发的一种病证。

及时而准确地辨证施治,可防传防变,防兼防夹,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早日康复。

根据临证需要, 总结整理出诊断治疗外感发热的八个要点 ,明显简切,有裨于掌握使用。

一、表里先后遵古训

一般而论,凡有表证当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使外感六*之邪随汗而解。但病证往往是表里混杂出现,并不单纯,在诊治外感发热性疾病时,必须辨清标本先后、轻重缓急来决定治疗原则。

正如《素问·标本病传论》说“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为妄行。”表证多具备新发病、邪在外、症较重、病情急的特征,在标与本的关系中属于标的方面,应当急则治其标。

《医学心悟》告诫后学“医家误,失标本,缓急得宜方是稳,先病为本后为标,纤悉几微要中肯。”

《伤寒论》对标本理论的运用更是炉火纯青,“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都是讲的有表证先治表,只要表证存在,未传未变,仍当继续解表,不可攻下治里,否则就是违反原则。

二、风寒风热辨别清

小儿感冒,风热证、风寒证居多,暑邪感冒因有严格的季节性,相对较少。

对风热、风寒两证的鉴别,虽主证有不同,舌、脉有区别,看似简单,其实有难度。比如恶寒和恶风,这种主观感觉,医者虽可胸中了然,但指下难明,需要有一种客观体征作为诊断要点。

贾老辨别首先看口咽部,咽峡发红,咽部疱疹,软腭充血,有红斑、出血点,但见一症即可辨为风热证;

咽不红,脸色苍白,面颊鬓角、上臂外侧皮肤如鸡皮状,毫毛直立,摸之碍手,是风寒证的诊断要点。

三、警惕温疫防误诊

温疫是感受疫疠之邪而发生的多种急性传染病的统称。

常见的一些急性传染病的前驱期,临床表现通常是非特异性的,如发热、咽痛、疲乏无力、食欲下降、头痛身痛等,为许多传染病所共有,非常类似小儿感冒症状。

一般持续1 3天后,传染病所特有的症状和体征会充分显现,如麻疹、水痘、猩红热、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还要注意有无黄疸、肝脾肿大、脑膜刺激征等,注意鉴别,以防误诊误治。

传染病的早期诊断,要详细认真询问预防接种史和传染病史,根据疾病早期独特的症状和体征,如麻疹的柯氏斑,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四、病情复杂多兼证

小儿发病容易,变化迅速,感冒后常出现兼证,可有夹痰、夹滞、夹惊。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兼证也很常见。

一是腹痛,腹部为外邪所侵,客于肠胃之间,使气机不畅、经络不通而发生腹痛,多为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二是颈部臖核肿痛,为外感风热、痰毒互结而成,症见颈部臖核肿大疼痛,相当于西医单纯性颈淋巴结炎。

三是耳痛,风热之邪犯表亦可伤及孔窍,或已有肝胆火热循经上乘,内外合邪,蒸灼耳道,壅遏经脉而致耳痛,属于现代医学急性卡他性中耳炎。

常继发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鼻炎、腺样体肿大,炎症直接蔓延到咽鼓管,管腔黏膜充血肿胀,妨碍鼓室正常通气和引流而发病。

年幼儿用手抓耳,拍打头部、哭闹、烦躁不安,年长儿常自诉耳痛、耳鸣、耳闭塞感或胀满感等。

风热感冒兼耳痛为多,治疗应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基础上,清泻肝胆之火,如龙胆草、夏枯草、丹皮等。

五、发热早期防惊风

感冒发热早期易兼夹急惊风,多因小儿感受风热时邪,郁于肌表,化热化火,热极生风,风助火旺,风火相煽,引动肝风,出现发热、项强、神昏、抽搐等症,西医学称热性惊厥。

它的发作多与发热性疾病中体温骤然升高有关,70%以上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

儿童患病率3% 4%,首发年龄为6个月到3岁,男孩多于女孩。在一次发热疾病过程中只发作一次,惊厥持续时间不超过10分钟,属于单纯型热性惊厥。

如惊厥发作形式局限或不对称,持续时间 15分钟,24小时内反复多次发作或复发总数 5次,就符合复杂型热厥的诊断标准,是癫痫的危险因素之一。

我国元代医家曾世荣早在1294年就注意到惊后成痫的可能性,《活幼心书·卷中》云“所谓惊风三发便为痫”。

在防治小儿惊风方面,古代医籍颇多记载,《幼科证治准绳》仅关于小儿惊风的方剂就汇集了300余首。

关于惊风的先兆,早在唐代已有详细观察,唐·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载了二十余条,如“手白肉鱼际脉黑、鼻孔干燥,大小便不利,眼不明上视喜阳”等惊风先兆。

王清任亦总结了二十种惊风先兆症状,如“顶门下陷,昏睡露睛,口中摇舌,不能啼哭,哭无眼泪,但见一二症,则知将来必抽”。

在王清任看来,治惊风“古方不效”,医者无策,“将欲抽风之前,必见抽风之症”告知病家,也是一种责任。

相比上述孙思邈和王清任两位医家对惊风先兆的总结,清·沈金鳌在《幼科释谜》中所述“凡乳儿欲发惊风者,先神志不足,恍惚惧人,札目上视,左顾右盼,伸手握拳,闷郁努气,情志不如寻常,皆惊风先兆”较切合临床实际。

如有惊风既往史的小儿,家中常留一些药品如中成药安宫牛黄丸,西药地西泮、丙戊酸钠片和苯巴比妥片等以应急也是很好的措施。发作即刻,针刺人中、合谷、涌泉、百会等有效。

六、遍身微汗要记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发汗是治疗表证的大法,但要运用得当,若发汗不彻,腠理闭塞,营卫不通,病邪深入,易流传经络;发汗太过,会导致伤阴伤阳,邪未尽解,正气已虚。所以在汗法的具体运用上既要遵循法度,也要寻找规律。

张仲景运用汗法为医者“垂方法,立津梁”。《伤寒论》桂枝汤方煎服法中昭示后人“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遍身微汗是一种最佳状态,标志着腠理开,营卫和,肺气畅,血脉通,外感六*之邪随汗而解。

至于“遍身”如何掌握:凡下肢特别是小腿微微有汗,即表明全身汗已发透。

七、有汗身凉脉需静

“脉静”一词源自《伤寒论》“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静”是相对于脉数疾而言,意为脉证相符,病情未发生变化。

后世医家常用“脉静身凉”表述表解里和,邪去正安,病已康复。此处的“脉静”应理解为脉象已正常,应指和缓,往来甚匀,不疾不徐,如春风杨柳舞风之象。

感冒发热,脉象多见浮数或浮紧。 《濒湖脉诀》讲“数而弦急为紧脉”“紧来如数似弹绳”,紧脉包含在数脉之中,随着表邪透解,病因清除,体温逐渐降至正常,此时表现为皮肤湿润,一般要持续数小时至一两天,脉象由数、紧变为和缓,神清气爽,霍然而愈。

八、热退复升详审因

感冒发热如果表解、便通、食消、热清,疾病即愈,若热退后复升,要认真详细察辨,如汗不如法,病重药轻,劳复食复,兼变证蜂起等,小儿多见食复和兼变证。

《素问·热论》“病热当何禁之?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小儿发热初降,消化功能尚未恢复正常,过食肉食或食量过大,会引起病情复发。

兼变证的出现也很常见,如结合现代医学,要考虑病毒和细菌的合并感染,以及支原体、EB病毒的合并感染,需要重新辨治。

摘自:贾六金中医儿科经验集/贾六金,薛征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今常头痛的人要怎么办?我就是。

头部的常见疾病就是头痛,头痛也是困扰很多人的一个顽疾。尤其生活节奏快、竞争力强、压力大的现代社会,头痛更是让多数人烦不胜烦。 中医是按经脉来区分各种头痛病的。后头痛属于太阳膀胱头痛,无论脑后面的头痛,还是整个的颈项痛,都会出现发热、恶寒、恶风等现象。发病初期一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中药治疗。如果脉象浮缓的话,可以采用桂枝汤;如果脉紧无汗的话,可以用麻黄汤; 前额头痛属于阳明胃经头痛,包括前额痛、眉棱骨痛、眼眶发胀等症状、都是胃经头痛。通常用葛根汤治之。这种头痛有时会伴随恶心等症状,这时要么多按摩胃部,要么索性痛快的吐一下,同时注意节食,勿沾冷饮,会很快治愈。 两侧头痛为少阳胆经头痛,症状有两眼昏花,早晨起床口苦等,一般用小柴胡汤治之。如果是左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关,尤其经期过后的妇女,就容易出现肝血不足头痛。如果是右边的头痛,主要是因为肺气不降所致。 头痛而重为太阴脾湿头痛,中医称之为:“头如裹”,就好像头上戴着一顶湿重的帽子,头重抬不起来。伴随四肢厥冷、酸痛,出现呕吐饮食不下等症状,通常一些脾气很大的老太太,吃的好又不怎么运动,好多管闲事,体内湿气不化,最终等这样的病。 头痛伴咽喉干痛为少阴心肾头痛,会出现小便发红,少气懒言,皮肤干燥等症状。一般可服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来治疗。 头顶痛为厥阴肝经头痛,症状为干呕吐,手指甲和嘴唇发青紫色,四肢冰凉,腹痛等,这种病多是因为年轻时候纵欲过度有关。 还有一种头痛叫血虚头痛,症状是经常不自觉地摇头。治疗这个病会用到当归补血汤,主药是黄芪和当归,补气黄芪的用量也是用于补血当归的数倍,为什么血虚头痛补气的药反而用量大呢?中医文献里叫做:“气催血行”,“气为血之帅”。如果气不能把血往上带,就达不到补血的目的。就难以从根本上驱除疾病。 还有一种是淤血头痛,如果头部内有淤血的话就会头痛,严重的话可以造成癫痫,主要症状是出现顽固性头痛呕吐,当患者出现喷射状呕吐的话,一定要及时就医。

采纳哦

柴胡13方

柴胡类方应用

? (一)小柴胡汤

运用本方治外感热病,是非常贴切的。从少阳的病机看,外可兼太阳,一般风寒感冒太阳、少阳合病者甚多,用小柴胡汤酌加防风、葛根之类透达即可。

从临床实际看,时下市售的感冒药,大多数是辛凉药,有的还夹有西药发汗,如强力银翘片、复方感冒灵等。如外感初期即用上药治疗,一是发汗过甚,一是辛凉郁遏,如此治疗,若体质素虚者,必然导致在表之卫气损伤,在里之脾胃受累,其结果就是表里含混,寒热并存,虚实兼有。所以,再用中药解表、西药发汗就不相宜了。取小柴胡汤的调和寒热、透达外邪则是很合拍的。

案一鄢某,男,36岁。因外感服用强力银翘片两天,又服用消炎药汗出热不退,体温38.9度,血象正常,中性不高。恶寒欲衣被,身痛酸软,头疼紧束,口不渴,舌苔薄而白腻,脉浮弦数。方用小柴胡汤加味:

柴胡10g,党参15g,黄芩、法半夏、防风各10g,葛根15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服第一剂后,体温下降至38.3℃,恶寒罢,身体舒适,热退脉静,食纳增,服3剂痊愈。

目前,临床上中西药杂用,对病情不利者屡见不鲜。如上所述,其弊端就在于打乱了表里传变的正常秩序,使之表里不清,寒热夹杂,虚实并存。此时,如能正确运用小柴胡汤的调和作用,切中病机,可以转败为胜。不然,则酿成仲景所谓的“坏病”,病机变化多端,治疗的难度就非常大。

(二)柴胡桂枝各半汤

本方冶虚人外感,可与补中益气汤媲美,前者偏表里不和,而后者偏气虚兼表。

案二一妇人,年40左右,因感冒发热恶寒,既用解表药,又用清热药,并用西药消炎抗感染,病延六七日。其主症恶寒发热,身痛不休,无汗或微汗热不退,体温37.5—38.9℃,不欲饮食,口淡乏味,二便尚可,脉虚浮数,舌薄白润。投:

柴胡、桂枝各10g,党参15g,法半夏、黄芩、白芍各10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

服1剂微汗出,热退,精神好;食纳增,头不疼。再剂一切恢复正常,后予补中益气汤3剂而痊愈。

柴胡桂枝各半汤,既具备小柴胡汤的调和表里等功能,又具备桂枝汤调和营卫的功能,合二方为一方,可以通治老年经常感冒,身痛不已,若再以本方合玉屏风散,有病可治,无病可防,实属保健良方。

此外,还可用治风湿身痛、关节酸痛、肌肉掣动。在南方春雨连绵之日,身体素质较差而兼有风湿者,用柴胡桂枝汤调和营卫气血,透达风寒湿邪,加防风、秦艽、威灵仙祛风胜湿,功效尤著。若与九味羌活汤、羌活胜湿汤相比,彼则一味攻邪,耗伤正气,此则攻补兼施,发中有收,功效殊不相同。

(三)柴胡二陈汤

此方即小柴胡汤原方合二陈汤。用于慢性气管炎患者,颇为有效。因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多有肺气不足,经常罹患外感,一味解表发汗有伤肺气,只能以调和寒热的小柴胡汤发中有收,攻中有补以祛外邪。而内有痰饮,用二陈汤理气化痰,或加葶苈子、苏子、五味子降气而敛肺气。柴胡二陈合用,可谓是安内攘外,各建其功。体现了整体辨证的优势。

案三汪某,年逾六旬,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多年,遇寒即发,咳嗽气粗,痰涎壅甚,恶寒低热,食纳差,脉虚数,舌黄白而腻。处方:

党参15g,柴胡、黄芩、法半夏各10g,茯苓20g,陈皮、葶苈子、苏子各10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每日1剂,分2次温服。一般上药服3—5剂,病即缓解。

从临床实践看,用柴胡二陈汤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功效优于用抗生素。本方长于补益肺脾,温化寒痰,对老年患者无疑是从整体出发,全面调理,从本论治。而抗生素的作用,姑且不能视为寒凉剂,但其负面反应却可损伤脾胃,波及肺气。久病体弱者,两者的疗效是决然不同的。

(四)柴胡加龙牡合甘麦大枣汤

此方即小柴胡汤去生姜,加龙牡、浮小麦、麦冬。治妇人更年期综合征,或治精神抑郁症,均能取效。

案四黄某,自46岁后,陆续出现烦躁易怒,今48岁更趋严重,夜梦纷纭,胸胁刺痛,大便不畅,经前一星期加重,脉弦实有力。处方:

柴胡、黄芩、法半夏各10g,太子参15g,郁金、青皮、香附、麦冬各10g,生龙牡各15g,浮小麦30g,大枣3枚,花粉、橘核各15g。每日1剂,分2次温服。

经前烦躁开始服药。如此反复治疗多年,至50岁后慢慢稳定安宁。本病临床多见,其病机为阴血不足、肝郁化火所致,故尚可加六味地黄丸、二至丸等滋阴养血、平肝润燥药。

本方柴胡加龙牡汤有别于《伤寒论》中的柴胡加龙牡汤,原方有桂枝、大黄、铅丹、茯苓,为治伤寒下后烦惊谵语的病症,是小柴胡汤的变法,主治功用各异。笔者认为,以小柴胡汤原方加龙牡等,旨在调和肝胆、脾胃、气机郁滞之症,合甘麦大枣汤补益心脾,故治疗妇人更年期综合征以及精神抑郁症。原方桂枝之辛,大枣之寒,铅丹有小毒,故均弃之。

(五)柴胡酸枣仁汤

酸枣仁汤是《金匮要略》方,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的功用。本方合小柴胡汤,治肝郁化火、阴血不足、阴虚阳亢所致的失眠,颇多效验,临床上用于阴虚瘦弱之体或更年期综合征的烦躁、失眠、惊悸等皆有良效。

?

案五吴某,女,52岁,中学教师。自述心慌不宁,胸闷气憋,精神不振,夜烦梦多,食纳差,脉间歇,每分钟2~3次不等,曾服用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以及地西泮等西药,疗效不稳定。察其舌质偏红,苔黄白而腻。处方:

柴胡10g,太子参15g,法半夏、黄芩、知母各10g,酸枣仁15g,炙甘草10g,茯苓20g,川芎6g,丹参15g,浮小麦30g。每日1剂,分2次温服。

5剂后睡眠安稳,烦躁减,期前收缩基本控制,精神好转,食纳增加。继以上方隔日1剂,前后共服30剂,一切恢复正常。

本案属阴虚肝血不足,肝郁火化。妇人绝经期前后多有此症,有的症状较轻,有的严重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在男性群体中亦有部分患者素体阴虚火旺,体质瘦弱,可以出现烦惊、心悸、失眠等症。究其病机,男女均为阴血不足、血不足以养肝,故而肝郁化燥,用小柴胡汤疏泄肝胆,合酸枣仁汤养阴血,加白芍、丹参等增强其滋阴养血的功效,能起到较好的除烦定惊之效。

?

(六)柴胆汤

此方即小柴胡汤去姜枣,合温胆汤(或黄连温胆汤)组合而成。治疗胆胃湿热、肝郁化火的烦躁失眠、耳鸣惊悸、精神抑郁等症。

?

案六李某,女,16岁,中学生。学习成绩一贯优良。因家况不佳,逐渐精神委靡,少言寡语,烦躁失眠,幻听恐惧。月经前症状加剧,休学治疗,先西药镇静,住精神病院一个多月,病情未见好转,遂转中医治疗。症见:精神呆滞,两目直视,眼神不宁,少言寡语,夜寐不安,时而烦躁,甚则夜间出走,食纳少,大便不快,脉弦实稍数,舌苔黄白厚腻。处方:

柴胡10g,太子参15g,黄芩10g,川黄连3g,法半夏、郁金各10g,茯苓15g,枳壳10g,竹茹15g,陈皮10g,菖蒲、远志各6g,虎杖15g,胆南星6g每日1剂,分2次稍凉服。

前方进10剂后,精神状态有明显好转,食纳增加,夜能安睡,临经前情绪波动减轻,遂守原方加绿萼梅、合欢皮、夜交藤,或合甘麦大枣汤等,治疗近半年后复学,成绩逐渐上升,观察半年,病未复发。

柴胆汤,用以治失眠、情绪紧张,或忧郁,不失为一剂良方。凡是胆胃湿热,痰热内扰的心悸、期前收缩、耳鸣以及神经系统病症,皆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临床上冠心病、间质性肺炎,神经官能症、肝炎、更年期综合征、癫痫等众多疾病,只要符合肝郁化火、胆胃湿热的病机,在一定的阶段用之均能异病同治,取得明显的疗效。

(七)柴胡陷胸汤

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是治疗肝胆不和,痰热阻遏于胸胃的病症。如支气管肺炎,胸膜粘连胸腔积液,嗽痰不爽,胸胁痞满,或胃脘痞胀,嗳气,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弦滑数等症。

案七王某,男,52岁。平素有气管炎病史。近因感冒发热、咳嗽、胸痛而住院治疗。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结核性胸膜炎,经消炎、抗感染治疗1周,病情缓解出院。现症:咳嗽痰黄稠,胸闷胁痛,右侧胸背部均有湿啰音,呼吸不畅,低热37.5℃,大便不畅,夜烦少眠多梦,食纳差,口黏舌苔黄腻,脉弦滑偏数。拟方:

柴胡、太子参、黄芩、法半夏、花粉各10g,川黄连5g,全瓜萎20g,郁金10g,桑皮15g,生甘草5g,百部10g,白及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前方服5剂后,低热除,咳嗽减,胸痛好转,呼吸均匀,食纳、睡眠明显改善,舌薄润,脉弦数,守方进10剂,临床痊愈。

本案属于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故用上方取效。此外,本方用于肺胃两者病变,如肺之痰热壅甚的,胸膜炎、肺部感染、肺结核等;如胃之湿热中阻、肝胆气滞的,胃窦炎、胆汁反流、反胃、呕吐、呃逆等。随症加减,皆可取得较理想的疗效。

(八)柴胡泻心汤

?

小柴胡汤合泻心汤,共奏疏泄肝胆、调和脾胃湿热之功效。症见烦躁不寐,胃脘痞胀,胁间胀痛,大便稀软或腹泻等症。

案八谭某,女,35岁。自述精神郁闷,烦躁失眠多梦,腹胀气滞,胃脘至脐腹胀痞,大便稀溏,日三四次,肛门不爽,脉缓稍弦,舌苔黄腻。处方:

?

柴胡10g,党参10g,法半夏、黄芩各10g,黄连5g,干姜、枳壳、广木香各10g,炙甘草5g,神曲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上药进3剂,诸症悉减,大便成形,每日1—2次。继服2剂,诸症消失,饮食正常。

柴胡泻心汤的运用,病机重点是肝胆火郁,脾胃气滞,湿热并存,气机阻滞。临床多用于消化道疾病,如胃炎、胆囊炎、肠炎、腹泻等,视其病位所在而加减,如病在肝胆加疏肝的郁金、川楝、青皮;如病在胃肠加理气的枳壳、木香、神曲等。

举凡伤寒学者尽人皆知:柴胡汤证下之,满而不痛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这里是指柴胡证误下,损伤脾胃,湿热中阻,气滞不畅,以半夏泻心汤调和寒热、行气消痞治之。此间,正说明柴胡与泻心之间的内在联系。其一同属肝胆脾胃同病;其二,同属湿热并存,气机阻滞;其三,病机重点在中焦,虽下并未损伤脾胃波及下焦,故而说柴胡不中与半夏泻心汤。笔者以为,凡是肝胆脾胃同病气机阻滞,姑论其下与不下,视其病症所在,用小柴胡合泻心汤,临床广泛运用,都有良好的效益。

?

(九)柴胡四逆散

小柴胡汤合四逆散加减,临床用于慢性肝炎、乙肝“三阳”以及肝硬化等病症,疗效稳定,且有平淡出奇之功。小柴胡汤合四逆散,共奏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之功效,对肝病患者脾胃健运、中焦振奋、恢复健康有直接的作用。

1.治急慢性肝炎:以小柴胡汤去姜枣,合四逆散加郁金、青陈皮、川楝、茵陈、虎杖等,对急、慢性肝炎退黄快,俟转氨酶下降后,酌加滋养肝阴、健运脾胃药,但养阴不能腻,健脾不能燥,更不能过早进补。

2.治乙肝“三阳” :以两对半1、3、5阳性为特征,应是包括在慢性肝炎之内。但临床上“三阳”的带菌者甚多,其治疗与转氨酶升高者有所不同。

一般以小柴胡汤去姜枣,合四逆散加白花蛇舌、白马骨、忍冬藤、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加怀山药、扁豆、白术健脾药,加谷芽、麦芽、炒内金化食药,加川楝、郁金等疏肝;酌加丹参、旱莲草、女贞子等滋阴活血。其中清热解毒药,可视病情选1一2味,不能过于苦寒;滋养肝阴药不可服之过早,可从舌象辨认其伤与否。服药以1一3个月为1疗程,每日1剂。阴转率较好。小孩比成年人更好。但有服2个月即转阴,或转为1、5阳性,也有转阴后半年又复出1、3、5阳性。总之,上述治疗有效,但仍缺乏具体分类用药和确切的统计学观察。但未发现任何副作用,可以长期用药。

3.治肝硬化:以小柴胡汤合四逆散,加郁金、内金、腹皮、生牡蛎、青皮、川楝、香附、三棱、莪术、炒谷麦芽等。总的治则是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但用药均以柔克刚,不用过多攻伐药,这种治法对血吸虫病肝硬化、酒精中毒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均有一定的疗效,必须坚持长期服药,一般需1一2年服药治疗。如有腹水者,适当加茯苓皮、海桐皮、赤小豆等,或短暂用西药利尿,腹水消退后即停用。

笔者体会:①用小柴胡汤合四逆散治肝硬化,能较好地疏泄肝胆,健运脾胃,促进消化功能,有利于机体恢复;②用活血化瘀药以丹参、益母草、赤芍、香附之类为宜,不用桃仁、红花、土鳖虫之类破血动血药;③用软坚药,以三棱、莪术为宜,且在脾胃功能健运的情况下用小量为好;④密切注意伤阴,肝硬化无论用何种疏肝药均有伤阴之虞,必须注意防患。

一是用疏肝药如柴胡等,不宜过量,以小量适中;二是注意舌苔、脉象,如舌红少苔,脉象弦硬,应立即调整滋养肝阴药,减少对肝阴的耗损,或采用食疗辅助滋阴健脾。总之,肝硬化是慢,治疗是长期的,应以无毒治病为上,不能孟浪;不能求速效。不然,弄巧成拙,反生祸端,必须慎之又慎。

此外,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较差,可能是与肝细胞长期损伤有关。治疗时应严密观察,及时调整用药,仍可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十)柴胡平胃散:

?

此即小柴胡汤合平胃散,又可称柴平汤。以小柴胡汤加苍术、厚朴、陈皮而成方。临床上感冒夹湿,或急性黄疸性肝炎。其症状为恶寒、发热、身疼痛、腹胀、大便稀溏,口淡黏腻舌苔淡润、脉弦数等。肝病湿邪偏甚者用之。

江南长夏,身染风寒,头痛身热,表证俱在,又见脘痞腹胀,大便稀溏,食纳呆滞,用小柴胡汤外透表邪,用平胃散温化里湿,再加入藿香、滑石,对暑病挟湿,或慢性肝病,或外感挟湿均能取得疗效。笔者是在治慢性肝炎病,进入长夏湿浊明显,用此方常可与温病中的甘露消毒丹、藿香正气散等方择优选用,融经方与时方于一体,发挥两者之长,疗效十分理想。

?

(十一)柴胡白虎汤

柴胡白虎汤即小柴胡汤加石膏、知母而成方。从药物组成看,应是少阳阳明同病。临床上四时感冒,汗出热不减,即有少阳往来寒热,又有阳明热盛,口渴饮水,用本方内外兼治,颇合病机。杂病如结核性发热、肿瘤发热、胆道感染发热等均可选用本方。

?

时下,滥用感冒药,发汗过甚,风寒之邪未罢,热甚耗气伤阴,酿成三阳合病,前人有柴葛解肌汤,符合病机,与柴胡白虎汤相比,可谓是异曲同工。

(十二)柴胡五苓散

此即小柴胡汤合五苓散而成方。用小柴胡透达少阳于外,用五苓散化气利水于内。本方常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偏重于寒湿者(或湿重者),加疏肝药郁金、川楝,加利湿药茵陈、厚朴。如系肝病偏脾胃不足,湿邪困脾,病者身黄溺黄,身体困重,食纳腹胀,大便稀溏,精神委靡,;脉象弦缓濡数,舌白腻,用本方透达外邪,利水渗湿。

全方可达到疏泄肝胆、健运脾胃、化气利水之功效。前贤有以小柴胡胃苓汤治寒湿发黄,即小柴胡汤、平胃散、五苓散三方合用,看似杂乱,实则井然有序;吴又可的达原饮为湿邪弥漫三焦,其用意亦与柴胡胃苓汤相近;治法同出一辙。

此外,有嗜茶过甚的地方,喝茶习惯特殊,将茶叶煮出茶汁,最后连茶叶也一同咀嚼吞食,日积月累,则出现“茶黄”,多为寒湿困脾之征,用上方有独特疗效。顺便提一句:如系茶黄,可以用茶树子煎水服用,亦可退黄。

?

(十三)柴胡四物汤

《伤寒论》有三条原文,叙述妇人中风经水适来,经水适断,均用小柴胡汤调理。笔者以为,实际上是妇人经期感冒,出现往来寒热所以小柴胡汤治之。然而,从临床实际看,由于其临经适来或适断,这与常人感冒有所不同。所以,用小柴胡汤透达外邪是其同,而因其动血则是殊异,故用四物汤合于小柴胡汤之中,内和气血,又切中其异,是治经期感冒的良策。

一般说,经期感冒,除有外感之症,尚有血热烦躁之征,故从凉血入手,用生地、赤芍、丹参,改四物之养血为凉血,配合小柴胡汤透达,对于经期感冒的治疗确有其奥妙之处。当然,经期感冒未必都有热入血分,未见是症,那就不必画蛇添足了。

总之,柴胡剂以小柴胡汤为中心,随证加减,因病择药,在临床上潜心钻研,细心体察,博闻广识,即可领悟小柴胡汤之所以能广泛运用于临床之奥妙。本文虽冗长琐细,但未必能概其全,因个人有限的知识,不当者

同服后会引起结晶尿、血尿,乃至尿闭、肾衰竭的是

答案:D

本题主要考查中西药的联合应用。①柴胡桂枝汤等具有抗癫痫作用的中药复方与西药抗癫痫药联用,可减少抗癫痫药的用量及肝损害、嗜睡等副作用。②小青龙汤、干姜汤、柴朴汤、柴胡桂枝汤等与抗组胺药联用,可减少西药的用量和嗜睡、口渴等副作用。③含鞣质较多的中药或中成药,如五倍子、地榆、诃子、石榴皮、大黄等,不可与索米痛(去痛片)、酚氨咖敏片(克感敏)、酚氨咖敏颗粒等同服,因同服后可产生沉淀而不易被机体吸收。④含有机酸类的中药及中成药,不能与磺胺类西药同服,因同服后易在肾小管中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血尿,乃至尿闭、肾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