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黄帝内经》:针灸治疗痈疽、腹满、霍乱等

为啥中脘穴能治疗癫痫-中脘为什么可以治疗失眠

一、原文:

痈疽不得顷时回,痈不知所,按之不应手,乍来乍已,刺手太阴傍三痏与缨脉各二。掖痈大热,剌足少阳五;刺而热不止,刺手心主三,刺手太阴经络者,大骨之会各三,暴痈筋,随分而痛,魄汗不尽,胞气不足,治在经俞。

腹暴满,按之不下,取手太阳经络者,胃之募也,少阴俞去脊椎三寸傍五,用员利针。霍乱,刺俞傍五,足阳明及上傍三。刺痫惊脉五,针手太阴各五,刺经太阳五,刺手少阴经络傍者一,足阳明一,上踝五寸刺三针。

二、解读:

整本《黄帝内经》都在讲针灸,没有针灸经络的基础,根本无法理解。这段岐伯讲解了几个治症和原则。孙思邈的阿是穴和董氏奇穴就出自此段经文,试着翻译一下,作为以后治疗的选穴参考。

痈疽,一般长在肌肉筋骨等人体的深处,看不见。判断有没有化脓的方法,就是摸上去有一块地方特别热,而周围都是冷的,代表化脓了。针刺手法,在手太阴肺经上三个压痛点以及在足阳明胃经上找两个压痛点下针,找压痛点位置遵循手不过肘,足不过膝的原则。这里痈疽的位置应该在足阳明胃经经过的地方,因此在胃经找压痛点,并且痈疽一般有皮肤有关,而肺主皮毛,所以会在肺经上找压痛点。

掖痈,就是腋下长毒疮,在足少阳胆经上找五个压痛点下针,如果热不止,在手少阴心经找三个压痛点下针。因为腋下关节属少阳在管,同时腋下又是手少阴心经极泉穴的位置,因此会在手少阳和手少阴上找压痛点。接着针刺肺经三个压痛点治疗皮肤发炎,而骨会大抒,针刺大抒穴附近三个压痛点,是预防痈疽往里面长,损伤到骨骼。

暴痈,指突然发的毒疮,很痛,冷汗不止,小便不利,就在所在经络的腧穴上治疗。

腹胀满,按之不去,针刺手太阳小肠经上的压痛点和胃的募穴中脘穴,以及足少阴肾经的腧穴和肾脏的募穴京门穴。

霍乱,针刺足阳明胃经上的三个压痛点

癫痫或者精神病,针刺手太阴肺经和手太阳小肠经上各五个压痛点、手少阴心经和足阳明胃经上各一个压痛点。最后脚踝解溪穴上五寸刺三针。

综合一下,所有治症的原则是在病经上找压痛点下针,也就是所谓的阿是穴。

女性拔罐位置图图解 足三里、关元穴一个都少不了

1 缓解月经不调按摩足三里 位置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功效

一是扶正培元,强脾健胃;

二是促进新陈代谢,强壮肌体;

三是提高内分泌系统增强免疫能力。

主治疾病

主治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消化不良、肝炎、神经衰弱、癫痫、失眠、头痛、贫血、偏瘫、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遗尿症、阳痿、、遗精、月经不调、月经过多、伤风感冒、膝关节炎、下肢关节炎等疾病。

2 缓解妇科炎症按摩关元穴 位置?

其位于脐下三寸处,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

功效

一是培根固元。

二是培肾壮阳,补肾壮阳,调经固冲,清热利湿,此穴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主生殖,主元气之功效。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三是补虚固本。此穴能增强生殖系统功能,提高免疫能力,防止衰老,主治诸虚百损,壮一身之气。

主治疾病

主治阳痿、、遗精、月经不调、宫颈糜烂、子宫脱垂、盆腔炎、不孕症、遗尿、尿闭、尿失禁、膀胱炎、肾炎、尿道炎、阴湿疹、脱肛、高血压、糖尿病、健忘、疝气、痢疾、神经衰弱、虚脱、身体虚弱。

3 美容养颜按摩合谷 位置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功效

合谷有清泄阳明,祛风解毒,疏经通络,镇痛开窍之功用。经常拔罐可使牙齿安康医学|教育网,搜集收拾收拾整顿,也可以或许医治牙痛、脸部疾病。也能保持年夜便疏通,有利于排出毒物、兴料,起到养颜、抗衰老的感化。

主治疾病

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等。

4 缓解子宫疾病按摩中脘穴 位置

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功效

一是能调脾胃;

二是能降逆化滞。此穴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纳谷化湿,降逆止呕之功效。

主治疾病

主治胃痉挛、胃溃疡、胃下垂、胃胀消化不良、口臭、肠炎、十二指肠满、呕吐、

溃疡、痢疾、阑尾炎、便秘、肝炎、胆囊炎、黄疸、高血压、心绞痛、中暑、癫痫、癔病、

神经衰弱、失眠、咳嗽、哮喘、吐血、子宫脱垂、月经不调。最女性拔罐的主要穴位之一。此穴位主要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更是治疗各种胃病的重要穴位之一。

胃经常有灼热感,是不是胃有问题?

胃在消化食物时会产生胃酸,胃内会有烧灼感、胃灼热多是由于胃酸引起。如果胃酸朝食管方向逆流,从胃到胸前都会有烧灼感,这就应该考虑是否有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首先要做到预防,进餐定时定量,细嚼慢咽;睡前三个小时不要进食,不要饮酒。治疗胃食管反流的药物有三类,第一类的作用是中和胃酸,第二类可阻止胃酸向胃内逆流,第三类则是减少胃酸产生。做胃镜检查可以判断是否有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胃酸反流会损伤食管黏膜细胞,导致食管,食管患者有患食管腺癌的风险,长期出现胃食管反流,应该警惕食管。胃酸分泌过多,可能和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这些疾病有关。

胃有灼热感是由胃酸引起的食管刺激症状,而胃酸反流或侵蚀食管可引起烧灼感。造成胃有烧灼感的原因有:1.大量食用了对胃黏膜有刺激的食物,如大量饮酒,过食辛辣食物,过热食物灼伤食管黏膜。此外有些高脂饮食如咖啡,可口可乐,巧克力可等使胃酸分泌增加,在高胃酸的情况下,当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功能不全时,易发生反流性食管炎。2.急慢性胃炎,胃憩室,消化性溃疡,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也可引起高胃酸反流。

打嗝医学上叫“呃逆”是隔肌和肋间肌突然收缩引起的一种普遍现象,俗称“打呃”。

呃逆分良性自限性和顽固性难治性两大类。前者是因为使用过冷过热食物或过度紧张兴奋所至,无迁延性,有自愈性,不需特殊治疗,后者多有饮食不节、损伤胃气、情志抑郁、胃气上逆,或病后体虚、劳累太过或溃疡、癫痫、脑瘤,药物过敏引起。

呃逆轻重与后差别极大,轻者偶尔发作,止后无恙;重者喉间有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重病后期,打呃不止,饮食难进者,极易生变。治宜辨明虚实,理气和胃。降逆以止呃。

1:治神经性打嗝

处方:韭菜子18克。

用法:研成细末,分2次用温开水吞服

疗效:服药两天就可痊愈。

2:治顽固性打嗝

处方:银朱、枯矾各2.5克

用法:药研细末,饭前用黄酒1次冲服。

疗效:用药1次即奏奇效。

3:中成药疗法

成药名:麝香虎骨膏

用法:将膏药剪成2厘米见方,在贴敷于膈俞、内关或中脘穴。

疗效:贴敷1次既可见效

痛风用艾条为什么更痛 痛风艾灸哪里最好

1 痛风如何艾灸

急性期艾灸会更痛

艾灸的主要作用在于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如果痛风处于急性期,患者会表现出局部剧痛、关节肿胀、局部发热等症状,这个时候再加上艾灸会更加疼痛。

另外,艾灸时间过长、艾灸方法错误也可能导致局部受热不均匀而引起水泡,热痛等。

2 艾灸治疗痛风效果好吗

艾灸的主要功能是驱、补、通、调,就是驱寒邪,补正气,通经络,调整人体元阴元阳,艾灸治疗痛风主要以通电和肿胀的部位作为施灸的重点,同时加上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肾俞、腰阳关等穴位。

但艾灸治疗痛风的效果是因人而异的,有些患者见效快,有些患者见效慢。

3 痛风艾灸哪里最好 大椎穴

取穴: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功效:强身防病作用,主治发热,疟疾,中暑,感冒,癫狂,癫痫,骨蒸潮热,盗汗,咳喘,脊背强急,项强。

中脘穴

取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功效:主治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

足三里

取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燥化脾湿,生发胃气。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等。

商丘穴

取穴:足内踝前下方凹陷处,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当胫骨前肌腱内侧。

功效:主治:腹胀,肠鸣,腹泻,便秘,消化不良,足踝痛,神经性呕吐,急慢性胃炎,肠炎等。

4 痛风艾灸方法 艾灸大椎穴

1.取一段艾条,固定于艾灸盒顶盖上,点燃艾条一端,放于艾灸盒内,将艾灸盒放于大椎穴上灸10~ 15分钟,至患者感觉局部皮肤温热舒适而不灼烫为度。

艾灸中脘穴

将燃着的一个艾灸盒放于中脘穴上灸10~ 15分钟,至患者感觉局部温热舒适而不灼烫为度。

艾灸足三里、商丘穴

将艾条-端点燃,找到一-侧足三里穴、商丘穴,用温和灸法分别灸10~ 15分钟,对侧以同样的方法操作。

儿童皮肤总会过敏艾灸哪个穴位

身柱穴一穴,即可! 儿童皮肤过敏问题,多属于身体寒凉所致,其原因有下;

抗生素对体质的摧残

饮食上寒凉 牛奶 ? 食物居多

身柱穴乃小儿百病之要穴,小孩穴与成人穴位不同,仅仅对身柱穴施灸即可。需要坚持施灸,!

特性?

身柱穴为督脉之脉气所发,在上背部正中,第三胸椎下,接近肺脏,属督脉经,通于脑髓,名为身柱,含有全身之柱之意,它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疔毒,宁神志之功效。有补益肺气、止咳平喘、温化痰湿、健脑益智、防病强身的功能作用,能通治小儿科的多种疾病。在《养生一言》一书中,就有小儿每日灸身柱穴,能宣通肺气,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是保证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由于身柱有健脑益智作用,经常施灸也能健全小儿神经系统,促进大脑发育,增强智能。

作用

1.灸身柱可以健全神经系统?

因而可以防止疲劳和促进疲劳的恢复,可以防止神经衰弱、不眠症、头痛等。对脑溢血、精神病、癔病、小儿麻痹、癫痫、舞蹈病也有疗效。日本针灸医家代田文志,在长野县40所学校对学龄儿童进行保健灸的报告说:“灸过身柱穴之后,不伤风了,食欲增加了,发育也好了,总之,健康状况改善了。所以,虚弱儿童的家长,应该格外注意长期给孩子灸身柱。身柱是学龄儿童施灸的重要穴位。身柱灸对于成年人,也是必要的灸穴,是保健上不可缺少的。”身柱穴被日本医学界誉为“小儿百病之灸点”。

2.通治儿科百病?

对于婴儿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夜不眠、夜哭、哮喘、支气管炎、百日咳、抽风、发育不良、面黄肌瘦,都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可将艾绒搓成铅笔尖或更细一些,在身柱穴灸三壮。象吐乳之类,两三天即可痊愈;由于泻吐、消化不良而引起乳幼儿病危者,灸身柱可以转危为安;对于哮喘、支气管炎、百日咳也都疗效明显。

对于三、四岁以上的小儿哮喘,除灸身柱外,可加灸灵台穴(第六椎下陷中)。由于身柱灸对于上述小儿各病都有明显疗效,所以是保证小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应该成为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一般家庭常识,要大力推广。

3.防止呼吸系统疾患

身柱灸可以预防和治疗感冒,对于小叶肺炎、肺门淋巴结核、初期肺浸润、胸膜炎、哮喘、支气管炎等,是必不可缺的灸穴。

更多施灸问题,施灸案例, 请 ?搜索 ?郭林古法艾灸 ?了解!

肠粘连的 中医治疗方法。

有人可能不太明白肠粘连是什么意思? 简单解释,就是肠子和肠子,或者肠子与腹膜、或腹腔内脏器,不正常的粘在一起。去医院,一般都是手术治疗。那么中医怎么治疗肠粘连呢?举个例子:把两块肉,放在冰箱里,隔天拿出来,两块肉就黏在一起了。怎么把肉分开呢?把肉从冰箱里拿出来,放在常温下,两块肉会慢慢解冻,自动分开。所以,大多数? 肠粘连的患者,在中医里,都属于 阳虚体质:舌头比较淡白,身体容易怕冷,或者吃一点生冷的食物,肚子就不舒服。说明什么问题呢?患者体内阴寒比较重,就和刚刚举例的一样,两块肉,在低温下,容易粘连在一起。知道了病因,治起来也比较简单了。用热,化掉患者体内的阴寒,就可以缓解肠粘连,甚至肠粘连就治好了。在中医里,艾为纯阳之物,用艾灸的方法,治疗肠粘连,效果很好。取穴:中脘穴、神阙穴,还有足三里。每天至少艾灸一次。那么我再来和大家 ,讲一下这三个穴位的位置和组织作用。中脘穴是临床的常用穴,隶属于任脉,在取穴的过程中主要是位于人体上腹部,位于正中线上,肚脐往上五横指就是中脘穴。中脘穴是治疗胃病的第一大穴,经常可以用来治疗一切脾胃之病,包括消化系统症状,像肚子发胀、恶心、呕吐、腹泻、便秘,临床常见的胃炎、胃溃疡都是中脘穴的治疗方向。中脘穴具有双向调节的目的,所以,肠胃不好的人通过不停的按摩中脘穴,可以达到辅助治疗疾病的目的。除此之外,中脘穴还可以治疗失眠、癫痫、女性的子宫脱垂、难治性荨麻疹、食物中毒等,都是中脘穴的治疗方向,第2,神阙的位置就在我们肚脐的正中,这个定位是非常好找的。神阙这个穴位属于任脉的穴位,主要作用是可以起到一些补虚劳、增元气的作用,在临床上针对一些虚寒性的腹泻效果是非常好的,比如在腹泻的时候可以在这个部位铺上一层生姜,然后使用艾条或者是艾柱灸。而在一些体质虚弱的病人或者是长期卧床病人恢复的过程中,也可以针对这个部位使用艾灸来进行治疗。对于患有骨科疾病的患者,如果患者常年有怕冷或者是体质虚弱的症状,那么也可以使用这个穴位。需要指出的是,这个穴位一般是不使用针刺来进行治疗的。另外如果这个穴位内部有一些污垢的话那么也不要用手去抠,可以先滴上一些食用油,之后使用棉棒擦干净就可以了。第三,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在临床还有日常保健当中都非常常用,它的位置按《腧穴学》书本上的说法是在犊鼻穴下三寸。犊鼻穴又叫外膝眼,是在膝关节的位置。先找到膝关节上面的膝盖骨,也就是解剖学所说的髌骨,髌骨的下缘有一条韧带,叫做髌韧带,髌韧带的内侧和外侧各有一个凹陷,髌韧带外侧的这个凹陷就叫做外膝眼,又叫犊鼻穴。以犊鼻穴为起点,向下同身寸量三寸,也就是手指头四指并拢,不算大拇指,其余四指并拢以后,这四个指头的宽度同身寸就是三寸,以犊鼻穴为起点向下同身寸量三寸,基本上就是足三里的位置。当然,平时找足三里的时候,也可以用大拇指按住下肢小腿上面的胫骨,也就是俗称的迎面骨,按住它最高起嵴的部位,由下向上推。当推到迎面骨上缘的时候会发现有一个隆起,在这个隆起的外侧也就是足三里的位置,这样找足三里会更方便一些。,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儿了,有问必答,知无不言,如果有错别字请原谅,因为眼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