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矾类中药的功效和作用

乌鱼骨治疗癫痫-乌鱼骨能治胃病吗

白矾

别名:生矾、明矾、雪矾、云母矾

禁忌人群:阴虚胃弱、无湿热,急性肠炎痢疾患者以及体弱者、孕妇等不宜食用。

适宜人群:精神分裂症、风痰痼病、中风痰厥、失音不语、癔病等痰涎阻塞包络心窍患者适宜食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以及传染性肝炎和肺结核咯血等病症患者适宜食用。

中医认为明矾具有收敛,解毒杀虫,燥湿止痒,止血止泻,清热消痰的功效。近年来的研究证实,明矾还具有抗菌,抗阴道滴虫等作用。一些中医用明矾来治疗高脂血症、十二指肠溃疡、肺结核咯血等疾病。

白矾的功效和白矾的作用

治癫痫,喉痹,疚涎壅甚,肝炎,黄疸,黄肿,口舌生疮,疮痔疥癣,水、火、虫伤,胃、十二指肠溃疡,子宫脱垂,白带,泻痢,衄血。

白矾的功能主治:止血,解毒,杀虫,消痰,燥湿,止泻。

1《药性论》:治鼠漏,瘰疬,疗鼻衄,治齆鼻,生含咽津,治急喉痹。

2《医学入门》:治耳卒肿出脓,目赤,目翳,胬肉,口舌生疮,牙齿肿痛出血,历久碎坏欲尽,急喉风痹,心肺烦热,风涎壅盛,作渴泄痢。

3《别录》:除固热在骨髓,去鼻中息肉。

兼治蛇蝎、恶犬、壁镜、驴涎,马汗毒伤。

4《纲目》:吐下痰涎饮磷,燥湿解毒,追涎,止血定痛,蚀恶肉,生好肉,治痈疽疔肿,恶疮,癫痫,疸疾,通大小便,口齿眼目诸病,虎犬蛇蝎百虫伤。

5《本草衍义》:火枯为粉,贴嵌甲,牙缝中血出如衄者,贴之亦愈。

6《本草蒙筌》:禁便泻,塞齿疼,洗脱肛涩肠。

敷脓疮收水。

7《医林纂要》:生用解毒,煅用生肌却水。

8《本经》:主寒热泄痢,白沃,阴蚀恶疮,目痛,坚骨齿。

9《日华子本草》:除风去劳,消痰止渴,暖水藏。

治中风失音,疥癣。

和桃人、葱汤浴,可出汗。

枯矾

枯矾,又名煅白矾。取拣净的白矾,置砂锅内加热溶化并煅至枯干,取出。

性状为不规则的结晶体,大小不一。无色,透明或半透明,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具细密纵棱,有玻璃样光泽。质硬而脆,易砸碎。气微,味微甜而涩。以色白、透明、质硬而脆、无杂质者为佳。易溶于水或甘油,不溶于酒精。水溶液显铝盐、钾盐与硫酸盐的各种反应。产甘肃、安徽、山西、湖北、浙江等地。

枯矾的功效与作用功能主治

消痰,燥湿,止泻,止血,解毒,杀虫。治癫痫,喉痹,疚涎壅甚,肝炎,黄疸,黄肿,胃、十二指肠溃疡,子宫脱垂,白带,泻痢,衄血,口舌生疮,疮痔疥癣,水、火、虫伤。

①《本经》:"主寒热泄痢,白沃,阴蚀恶疮,目痛,坚骨齿。"

②《别录》:"除固热在骨髓,去鼻中息肉。"

③《药性论》:"治鼠漏,瘰疬,疗鼻衄,治齆鼻,生含咽津,治急喉痹。"

④《日华子本草》:"除风去劳,消痰止渴,暖水藏。治中风失音,疥癣。和桃人、葱汤浴,可出汗。"

⑤《本草衍义》:"火枯为粉,贴嵌甲,牙缝中血出如衄者,贴之亦愈。"

⑥《本草蒙筌》:"禁便泻,塞齿疼,洗脱肛涩肠。敷脓疮收水。"

⑦《医学入门》:"治耳卒肿出脓,目赤,目翳,胬肉,口舌生疮,牙齿肿痛出血,历久碎坏欲尽,急喉风痹,心肺烦热,风涎壅盛,作渴泄痢。兼治蛇蝎、恶犬、壁镜、驴涎,马汗毒伤。"

⑧《纲目》:"吐下痰涎饮磷,燥湿解毒,追涎,止血定痛,蚀恶肉,生好肉,治痈疽疔肿,恶疮,癫痫,疸疾,通大小便,口齿眼目诸病,虎犬蛇蝎百虫伤。"

⑨《医林纂要》:"生用解毒,煅用生肌却水。"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0.2 1钱。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

阴虚胃弱,无湿热者忌服。

①《吴普本草》:"歧伯:久服伤人骨。"

②《本草经集注》:"甘草为之使。恶牡蛎。"

③《药性论》:"畏麻黄。"

④《本草衍义》:"不可多服,损心肺,却水故也。"

⑤《本草经疏》:"凡阴虚内热,火炽水涸,发为咽喉痛者,不宜含此。目痛由阴虚血热者,亦不宜用。"

⑥《本草汇言》:"泄痢日久,由于脾胃气虚;妇人白沃,由于中气下陷;营血不足以致寒热者,不宜用。"

枯矾 来源外治方 原料枯矾6克,冰片1.2克,五倍子1.5克。 制法共研细末。用时,先按前法常规消毒后,再用麦(草)管或小纸管将药末吹入耳内,每日3次。 用法 功效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0例,大部分治愈,疗程较短,未愈者,也有好转。 另外,新生儿出生两、三天后,每天洗完澡,用枯矾粉轻轻涂抹、揉擦其颈、腋、臂部及皮肤皱褶处,乃至全身皮肤,然后再用松花粉轻扑全身皮肤。其中枯矾粉一般用10-20天,松花粉则可长期使用。如果新生儿不用枯矾粉揉擦皮肤,只要孩子稍一出汗,身体的颈部、腋部、会(特别是女孩)就会发生皮肤糜烂,而用枯矾粉揉擦过的孩子就不会发生这种现象。

胆矾

(《品汇精要》)

异名石胆、毕石、君石(《本经》),黑石、铜勒(《吴普本草》),基石(《别录》),立制石(陶弘景),石液、制石浓(《石药尔雅》),鸭嘴胆矾(《济生方》),翠胆矾(《本草蒙筌》),蓝矾(《中药材手册》)。

炮制拣去杂质,研成小块。

性味酸辛,寒,有毒。

①《本经》:"味酸,寒。"

②《吴普本草》:"神农:酸,小寒。李氏:大寒。桐君:辛,有毒。扁鹊:苦,无毒。"

③《药性论》:"有大毒。"

④《日华子本草》:"味酸涩,大毒。"

归经入肝、胆经。

①《纲目》:"入少阳胆经。"

②《药品化义》:"入肝、胆二经。"

功用主治催吐,祛腐,解毒。治风痰壅塞,喉痹,癫痫,牙疳,口疮,烂弦风眼,痔疮,肿毒。

①《本经》:"主明目,目痛,金疮,诸痫痉,女子阴蚀痛,石淋,寒热,崩中下血,诸邪毒气。"

②《别录》:"散症积、咳逆上气及鼠瘘恶疮。"

③《药性论》:"破热毒。"

④《唐本草》:"主下血赤白,面黄,女子脏寒。"

⑤《日华字本草》:"治蚛牙,鼻内息肉。"

⑥《本草图经》:"吐风痰。"

⑦《本草蒙筌》:"治喉蛾毒。"

⑧《本草汇言》:"消喉痹,疗齿疳龈烂。"

⑨《玉楸药解》:"治脚疽、痔瘘、杨梅、金疮、白癜,一切肿痛,带下、崩中,上气,眼疼弦烂,疯狗

咬伤,百虫入耳,腋下狐臭。"

⑩《医林纂要》:"行肝风,泻肝火,敛肺气,清肺邪,亦兼补心,软坚去毒。功用略同白矾。"

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1 2分。外用:研末撒或调敷,或以水溶化洗眼。

宜忌体虚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水英为之使。畏牡桂,菌桂、芫花、辛夷、白薇。"

②《药性论》:"陆英为使。"

选方①治缠喉风、急喉痹:鸭嘴胆矾二钱半,白僵蚕(炒、去丝嘴)半两。上为细末。每服少许,以竹

管吹入喉中。(《济生方》二圣散)

②治口疮、喉闭、乳蛾:胆矾一钱,熊胆一钱,广木香三分。通为细末,以木鳖子一个,去壳,磨井水,

以鹅翎蘸药敷之。(《摄生众妙方》)

③治初中风瘫缓,一日内:细研胆矾如面。每使一字许,用温醋汤下,立吐出涎。(《谭氏小儿方》)

④治牙疳:胡黄连五分,胆矾、儿茶各五厘。为末敷。(《沈氏尊生书》胆矾散)

⑤治走马牙疳:北枣一枚去核,入鸭嘴胆矾,纸包炼赤,出火毒,研末敷之。(《简便单方》)

⑥治口舌生疮:胆矾一分,干蟾一分(炙)。共研为末。每取小豆大,掺在疮上,良久,用新汲水五升漱口

,水尽为度。(《圣惠方》)

⑦治小儿鼻疳蚀烂:胆矾烧烟尽,研末掺之。(《濒湖集简方》)

⑧治风眼赤烂:胆矾三钱。烧研,泡汤日洗。(《明目经验方》)

⑨治痔疮热肿:鸭嘴青胆矾(煅、研),蜜水调敷。(《仁斋直指方》)

⑩治肿毒不破:胆矾、雀屎各少许,点之。(《仁斋直指方》)

⑾治甲疽胬肉疼痛,脓血不止:石胆半两,煅过细研,敷疮上,日二、三度。(《圣济总录》石胆散)

⑿治风犬咬毒:胆矾末敷之。(《济急仙方》)

⒀治百虫入耳:胆矾末和醋灌之。(《千金方》)

名家论述①《纲目》:"石胆,其性收敛上行,能涌风热痰涎,发散风木相火,又能杀虫,故治咽喉

口齿疮毒有奇功也。"

②《本草述》:"娄全善有云:喉痹恶寒者,皆是寒折热,寒闭于外,热郁于内,切忌胆矾酸寒等剂点喉,反使其阳郁不伸,为患反剧。若然,则此味宜于喉闭及缠喉风者,乃治阴不能蓄阳之痹,是为风*,属不恶寒之喉痹也。其不宜者,乃不治阳不能达阴之痹,是为风虚,正属恶寒之喉痹,正全善所谓切忌者也。盖此味在时珍云入手少阳,能散风木相火,故其治上壅之风痰及喉痹鼠漏,皆少阳相火之为患也。如恶寒之喉痹,原因郁热,非属相火,宜消阴伸阳,不宜收阳助阴。投剂者,可得卤莽乎哉。"

黄矾

别名金线矾(《海药本草》),鸡矢矾(《本草蒙筌》)。

药用部位为硫酸盐类矿物黄矾的矿石。

功能主治

治痔瘘、恶疮、疥癣。

①《唐本草》:"疗疮生肉。"

②《海药本草》:"主野鸡瘘痔,恶疮疥癣等疾。"

③李杲:"治阳明风热牙疼。"

用法与用量

外用:煅研细末撒或调敷。内服:入丸剂。

选方

①治痔瘘肿痛,脓血不止:黄矾三两,乌蛇六两(酒浸,去骨、皮,炙令黄),黄耆三两(锉),枳壳二两(麸炒微黄,去瓤),骆驼胸前毛三两半(烧灰)。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煎黄耆汤下二十丸。(《圣惠方》黄矾丸)

②治小儿聤耳出脓水:黄矾半两,乌贼鱼骨一分,黄连一分(去须)。上药捣罗为末,绵裹如枣核大,塞耳中,日三易之。(《圣惠方》黄矾散)

③治妇人颊上疮,瘥后每年又发:黄矾石二两(烧令汁尽),胡粉一两,水银一两半。捣筛矾石,胡粉更筛,先以片许猪脂,于瓷器内热研水银令消尽,更加猪脂,并矾石、胡粉,和使粘稠,洗面疮以涂之,又别熬胡粉令黄,涂膏讫,则薄此粉。(《补缺肘后方》)

④治急疳蚀齿断,唇口坏烂肿痛:黄矾、青矾、白矾(烧令汁尽)、白狗粪灰、莽草、雄黄(细研)各半两,石胆(细研)、莨菪子(炒令黑)、干地龙(微炒)、人粪灰各一分,麝香一钱(研细)。上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先以盐浆水漱口三两度,于上点之,日三用,有涎勿咽。(《圣惠方》黄矾散)

⑤治妒精疮:黄矾、青矾、麝香。上三味等分,为末,小便后敷上,不过三度。(《千金方》)

绿矾

功 效:燥湿化痰,消积杀虫,止血补血,解毒敛疮。

 主 治:治黄肿胀满,疳积久痢,肠风便血,血虚萎黄,湿疮疥癣,喉痹口疮,烂弦风眼。

 性味归经:酸涩,凉。①《日华子本草》:“凉,无毒。”②《品汇精要》:“味酸,性寒,无毒。” ③《本草再新》:“味酸而涩,性凉,有毒。”入肺,肝,脾,大肠四经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0.5 1.5钱。外用:研末撒或调敷,或为溶液涂洗。

 用药忌宜:多服能引起呕吐腹痛,胃弱者慎服。①《纲目》:“畏醋。”②《本草经疏》:“令人作泻,胃弱人不宜多用。”

 别 名:青矾(《唐本草》)、皂荚矾(刘禹锡《传信方》)、皂矾(《普济方》)

 处方名:皂矾、青矾、绿矾、生皂矾、煅皂矾等生皂矾为原药打碎生用入药者。对胃、肠有刺激,一般不生用内服。处方中写皂矾、青矾、绿矾均指煅皂矾。为原药放入铁锅内,加热至熔化,将干时在中间挖成空洞,烧至四边及中间发红时,乘热倒入米醋,拌透焙干,取出放凉入药者。

 商品名:皂矾,青矾,绿矾。以洁净无杂质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常产于氧化带以下富含黄铁矿半分解矿石的裂隙中。产山东、湖南、甘肃、新疆、陕西、安徽、浙江、河南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采得后,除去杂质。宜密闭贮藏,防止变色或受潮。

 拉丁名:Melanterite

 炮制方法:煅绿矾(又名:绛矾、矾红):将绿矾和米醋同放在砂锅内,盖好,放炭炉上烧煅,待绿矾溶化时,即用竹片搅拌均匀,使矾、醋充分混和,然后加热再煅,至全部呈绛色为度,取出放冷。(每煅绿矾100斤,用米醋20斤)

 考 证:出自《日华子本草》。①《唐本草》:“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陶及今人谓之石胆,烧之赤色,故名绛矾矣。出瓜州。”②《本草图经》:“矾石,生河西山谷及陇西武都石门,今白矾则晋州慈州无为军,绿矾则隰州温泉县,池州铜陵县,并煎矾处出焉。初生皆石也,采得碎之,煎炼乃成。绿矾形似朴消而绿色,取此一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又有皂荚矾亦入药,或云发了绿矾也,《传信方》治喉痹用之。”③《纲目》:“绿矾,可以染皂色,故谓之皂矾。又有黑矾,亦名皂矾,不堪服食,惟疮家用之。煅赤者欲名矾红,以别朱红。”“绿矾,晋地河内、西安沙州皆出之。状如焰消,其中拣出深青莹净者,即为青矾,煅过变赤,则为绛矾。”

1《现代实用中药》记录:绿矾用其小量,能补血,用于贫血及萎黄病,并治胃肠出血,配合他药为丸剂用之。

生用大量作催吐剂。

外用,火煅透,治结膜炎,白癣,脓疱疹,腋臭等,系用本品之稀薄液,有收敛作用。

2《医学入门》记录:绿矾消水肿黄疸,小儿疳积,治甲疽肿痛出水。

3《唐本草》记录:绿矾疗疳及诸疮。

4《纲目》记录:绿矾消积滞,燥脾湿,化痰涎,除胀满黄肿、疟利、风眼、口齿诸病。

5《日华子本草》记录:绿矾治喉痹,钟牙,口疮及恶疮,疥癣;酿鲫鱼烧灰和服,疗肠风泻血。

6《医学正传》记录:绿矾治黄肿病:

虎皮鹦鹉摇头病 虎皮一直摇头。看这很痛苦,360转圈摇。。

还呕吐吗 粪便什么样请上 拍照时不要开散光灯 最好上视频 看看是那种 因为平时他们也会转头梳理羽毛的 甚至头背过去睡觉的 另外他们眼睛长在头部两侧 看东西时也是歪一下头看的

参考:zhidao.baidu.com/link?url=xv8szTJM9TMRxrev_32t8aI43u5vMx97MQAJ4f-HIUKpST5Z-E-328oTbvNolrjov1rNDZwdlt_KnFDxrQcWxDSTnIA42uJDTqmw2aOTglW

食物只给谷子和墨鱼骨了吗 没有碰过别的是吗 比如有毒发霉长虫的东西? 食物太单一了(参考末尾的链接) 墨鱼骨是在药店买的 还是市场买的鲜的啊? 还有什么症状

这个最好去医院啊!他的周围是否有特殊的气味 比如油烟味 烟草味 油漆味等等化学药品的气味?鸟类对气味很敏感 一定远离!

食物如不能正常吃,平时的食物做成米糊状,纯麦片汤加葡萄糖水用小勺子或注射器(去掉针头!)少许给他们,小米给干的焖熟的温热的。注意保温,不要有大温差,不要被冷风直接吹到,不要吹低温空调,不要强迫洗澡还有所有食物等接触的地方的卫生啊!还有所有食物等接触的地方的卫生啊!

以下网上找到的:

鸟的神经系统疾病概论

(1)那些症状反应出神经系统出问题?

a.癫痫:

鸟一阵抽搐,无法维持正常步伐,甚至从栖架上跌落。有时翅膀及脚会往外伸直。

b.失明:

如果只是单侧性失明,有时畜主不易查觉病症。如果发觉鸟儿飞行时容易撞到物体,某侧的瞳孔不会收缩放大,或者不愿意活动,都可能是失明的症状。

c.单或双侧,前肢或后肢的麻痹瘫痪:

如果发现鸟儿翅膀下垂(并非骨折或脱臼所致),即使是站在地面,脚爪然蜷缩在一起,或步伐蹒跚不稳,则可能是肢端瘫痪。

d.歪头或斜颈:

头颈朝向身体的一侧蜷缩,无法维持正常姿势。

(2)导致神经系统病症的原因为何?

碍于鸟类诊疗技术的瓶颈,不见得每种神经症状都能治愈。提供均衡的饮食,避免发生撞伤等意外,确保居住环境安全无毒,是主人应予以鸟的责任。可能造成神经症状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如下:

a.营养代谢问题:

低血糖,低血钙,缺乏维他命E、B1、B2及硒,都可能造成神经症状。确保鸟儿饮食均衡正常,能防止这类病症发生。

b.中毒:

食入或吸入过量的铅、锌、杀虫剂、高温加热不沾锅产生的气体,可能造成神经症状。不要在鸟居住的环近喷洒有毒气体,不要让鸟接进厨房,不要使用含铅及锌的笼舍器具,便能防止这类病症发生。

c.感染:

副粘液病毒(新城病)、弓浆虫症、鹦鹉病、曲菌病等疾病,都可能让患鸟出现神经症状。新进鸟只先隔离观察,不要让家鸟与野鸟、鸽子接触,能防止鸟儿得到这类传染病。

d.撞伤:

被掉落的物体砸到,或飞行时高速撞击到窗户、墙壁,有可能导致脑部、脊髓或肢端神经受伤。提供安全无虞的生活环境,能防止此类不幸发生。

e.挟蛋症(卡蛋):

繁殖期的母鸟若发生难产,可能因神经受压迫而瘫痪。避免繁殖鸟过胖,补充钙质,身体发育完全成熟后再繁殖,能减少蛋滞的发生率。

f.肿瘤:

这类病症无可预防也不易治疗。

g.水脑症、脑出血、自发性(原因不明)、先天性或退行性的神经病症,有时需等到尸体解剖时才能发现。

(3)如何治疗?

如果不能以计算机断层扫瞄,抽血检测血钙、血糖、铅等血中浓度,鸟类的神经性疾病不易确诊。对于癫痫的鸟儿可以给予Diazepam或Phenobarbital,其它病症给予输液、电解质等支持疗法。铅中毒者给予CaEDTA。

铅锌等重金属中毒

(1)那些东西可能导致铅中毒?

防锈漆,受含铅汽油污染的植物及土壤,油毛毡,含铅玻璃,珠宝等饰品,铅币或铅制玩具,钓鱼用的铅锤等物.

(2)铅中毒有那些临床症状?

铅中毒可分为急性及慢症,临床症状包含了精神萎靡,极度虚弱,溶血,突然从栖架上跌落,拉巧克色的血便,呕吐,多尿,歪头斜颈,抽搐癫痫,甚至亡

(3)那些东西可能导致锌中毒?

锌是身体所需的微量原素, 但摄取过多的锌仍会导致中毒. 吞入锌币, 啃咬含锌(镀锌)的白铁鸟笼, 或者一些金属链, 珠宝等饰品等.

(4)锌中毒有那些临床症状?

包含呕吐,下痢等胃肠症状,溶血,精神抑郁或抽搐等神经症状.

(5)铅或锌中毒的治疗方法:

发现鹦鹉食入重金属物质的初期,可以喂食活性碳,减少胃肠吸收的剂量,如果是慢性中毒,需口服一些能与血液中重金属结合的药物,如DSMA,或注射CaEDTA.但已蓄积在组织里的重金属则很难被取代出.并且针对鹦鹉出现的癫痫等症状加以给药。

对中毒严重、体质极衰弱、很难填喂的病鸟,用小橡皮管(1mm的皮试注射器,安针头的地方套一断长15mm左右的自行车气门芯。这样可以防止伤及鸟嘴和喉部。容积太大的注射器喂的太快,不容易掌握。用注射器喂食每24小时最好不能少于6次)塞入其食道,通过小管灌入温热的蔗糖水或葡萄糖液。

待病鸟体力逐渐恢复后再喂其它食物。解毒工作完成后,护理也是救护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病鸟抵抗力差,采食量小,显得很怕冷,一定要做好防寒工作。一般将病鸟关在舍内,食物用新鲜、易于消化的非颗粒料,如病鸟粪便始终很稀,则喂适量的土霉素、炎必清等药物,并逐渐增加饲料中纤维素含量,每日保证充足的饮水。

中毒严重的禽类,常表现为腿无力,站立不起。如果只给其解毒,而不采取其他措施,时间一久跗间关节会被磨光,发生僵化而站立不起。因此,在解毒的同时,应借助一些外力,帮助中毒严重的他站起来。如将病鸟放在三角形木板围着的区域内,限制病鸟活动。同时用较宽的带子通过病鸟的胸、腹下部,将其轻轻托起,使其脚趾刚好落地成站立状。通过以上各项措施,一般经过几天,中毒的病鸟即可恢复

痛风:

有哪些临床症状?

依尿酸盐沈积的位置不同,患鸟可能因心、肾衰竭而暴毙,或者出现厌食、精神抑郁等症状。关节型的痛风症状包含了关节肿胀,因疼痛而跛行,举止僵硬等症状。

有什么治疗方法?

传统上可给予患鸟口服Allopurinol,该药能防止尿酸盐继续沈积,但对功能已变性的组织并无疗效。

如何预防痛风?

均衡的饮食,避免给予过高的蛋白质食物;补充维他命A及足够的饮水,能够防止鸟儿得痛风。

蔬菜水果要经常变换种类保证营养均衡,他们吃不多少的但也要及时更换以免变质。青菜不要菠菜会拉肚子,青菜不能直接扔到笼子里,要用小夹子夹住,夹子放在笼子外,把菜伸进去。食物一定注意卫生清洁,不要有粪便!给多少就是食物小盒里不能空。尤其出远门的时候,吃多少他自己知道。墨鱼骨(药店有售,不要绳子要粗铁丝吊挂),绳子,纸,塑料制品一些金属制品化学药品等等之类的不要直接地间接地被他们接触到!不要误食,或弄进眼睛,或弄进鼻子里!

此外:请一定注意他们能接触到的一切地方:食物,水,笼具可以拆卸下来的(食盒水罐,脚踩的栖息杆盐水清涮洗干净晾干后安装回去,鹦鹉玩具,粪便托盘都需要每天清理)水果青菜要洗干净,不要烂的,没吃完的及时取出!繁殖箱在用之前用开水煮3小时,再在阳光下暴晒半天的,不耐高温的物件可以用流动清水漂洗后在室外通风处晾干。

虎皮鹦鹉的饲养参考:zhidao.baidu.com/question/1174615375794596099.html?oldq=1(网址复制到地址栏里)

一字之差千里之别,容易弄错的中药有哪些?

万物有灵,草木有情,泱泱中药,各具奇功。医者,用药如用兵,依其性据其功,大大小小中药,性状相似药名相近,然功效不同,一字之别,差之千里。

在日常中药应用中,人们常将名称相似的中药视为同一药材;又因民间常用简称、俗名,药名相似,容易混淆,造成使用不当,影响疗效,甚至用错伤命。

常用名称相似容易混淆的中药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区别,让药师跟你细细道来。

白附片与白附子

二者不仅名相似,而且形相似,但是“神”不似,有些专业人士也常在这里犯了迷糊。虽都有毒性,但却是两种 来源不同、功效迥异 的药材。因药名相近常会被张冠李戴,造成临床用药的安全隐患。

《本草纲目》有曰:“白附子因与附子相似而得名,而非附子类也,乃阳明经药”。

白附子

来源 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干燥块茎。临床常用炮制品:制白附子。

性状 本品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厚片,外表皮淡棕色,切面**,角质。味淡,微有麻舌感。

功效 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

临床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斜,语言謇涩,惊风癫痫,破伤风,痰厥头痛,偏正头痛,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白附片

来源 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

性状 无外皮, 黄白色,半透明,厚约0.3cm。

功效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肾阳虚衰,阳痿宫冷,虚寒吐泻,脘腹冷痛,阴寒水肿,心阳不足,胸痹心痛,阳虚外感,寒湿痹症。

注意事项 应先煎, 久煎。不宜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山茱萸与吴茱萸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遍插茱萸少一人”之争,究竟插戴的是山茱萸还是吴茱萸呢?众说纷纭。

山茱萸

来源 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俗名枣皮。

功效与主治 补益肝肾 ,收涩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不止,体虚欲脱,内热消渴。

吴茱萸

来源 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功效 散寒止痛, 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晋·葛洪《西京杂记》:“汉武帝宫人贾佩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可见,重阳插茱萸的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 历史 ,那茱萸究竟为何物?

茱萸气味浓烈,驱虫祛湿,可辟邪消灾,可直接插在头上的,或装在香囊里随身佩戴。有学者认为重阳所插茱萸应为吴茱萸。吴茱萸香味大,被称为“辟邪翁”,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涩固脱,气味微弱。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吴茱萸原本生长在吴国,名为吴萸。吴国有一次将吴萸作为贡品献给楚国,谁知楚王并不喜欢吴萸,甚为不悦,不听使臣解释将其赶走。好在楚国一位精通岐黄之术的朱大夫追到吴臣留下了吴萸。一天,楚王因偶感寒气导致旧病复发,胃痛难忍,诸药不效,朱大夫以吴萸煎汤竟然治好了楚王的病。楚王深感愧疚,即刻派人前去吴国道歉,并大力号召楚国百姓广植吴萸。为了奖赏朱大夫,楚王将吴萸改名为吴茱萸。

金樱子与金铃子

二者不是姐妹,而是来源于不同科属无半点亲缘关系的药。

金樱子

功效与主治 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涩肠止泻。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久泻久痢。

《本草正》载:“止吐血,衄血,生津液,收虚汗,敛虚火,益精髓,壮筋骨,补五脏,养血气,平咳嗽,定喘急,疗怔忡惊悸,止脾泄血痢及小水不禁。”

金铃子 (金铃子正名为川楝子)

功效与主治 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用于肝郁化火,胁肋、脘腹胀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

《太平圣惠方》中华金铃子散以川楝子、延胡索各一两组方,疏肝泄热,活血止痛,主治肝郁化火证。

草豆蔻、白豆蔻与肉豆蔻

白豆蔻、草豆蔻、肉豆蔻均属姜科,气味均属辛温,入脾胃二经,都可以化湿散寒止呕,临床上用于治疗寒湿阻滞中焦,胸闷不畅,脘腹胀满疼痛,呕恶欲吐,大便不爽,口淡黏腻等症。但因其性能有强弱程度的不同,临床上应用则各有特点。

白豆蔻

功效与主治 辛温芳香,其气清爽;长于行气温中化湿,尤善行中上二焦湿浊阻滞,故本品多用于脾胃虚寒,湿困脾阳,以及湿温等。

如治脾胃虚寒、气逆于上,胸腹满闷、不思饮食、反胃呕吐等,常与砂仁、丁香、生姜等药同用;治湿困脾阳、胸脘痞满、食欲不佳、肢体困倦、口黏不渴、苔厚白腻等症,常与藿香、厚朴、石菖蒲等化湿行气药同用;

治湿温病,湿邪偏盛、身热不扬、发热汗出、头痛身重、胸闷不饥、口不渴或口甜,苔浊腻等,常与薏苡仁、杏仁、厚朴、滑石等药同用;若热邪偏盛者,则可配伍黄芩、连翘、竹叶等清热化湿药同用。

草豆蔻

功效与主治 辛温芳香,其气燥烈;善于燥湿化浊,温中除寒,开郁化食;治疗中焦寒湿郁结,脘腹胀闷,胃脘冷痛,气逆呕吐等症。

对于脾胃虚弱,湿郁寒滞,胃脘胀满,不思饮食,大便溏薄等,宜与木瓜、乌梅、益智仁等同用;

用于胃痛,常与木香、香附、砂仁等药配伍。但其本品温燥伤阴之品,阴虚之体,则非所宜。

肉豆蔻

功效与主治 除寒燥湿,解结行气,专理脾胃,颇与草豆蔻相近,则辛温之功效本同,惟涩味较甚,并能固大肠之滑脱。温脾温肾,是为中下两焦之药。

海螵蛸与桑螵蛸

两味中药虽然都是动物类的药物,但一个是陆上的昆虫,一个是海洋中的软体动物,生活的环境各不相同,故功效各异,桑螵蛸补肾助阳为主,海螵蛸收敛止血见长,二者不可互相代替使用。

桑螵蛸

来源 又名螳螂子、尿唧唧,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等的干燥卵鞘。每年深秋至翌年春季均可采收。采得后,除去树枝,上笼屉蒸30 40分钟,杀虫卵,晒干即可入药。

功效与主治 补肾助阳、固精缩小便的功效,用于治疗遗精、白浊、小便频数、遗尿、赤白带下、阳痿、等症。

《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曰:“主伤中,疝瘕,阴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闭,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临床报道,与益智仁配伍治疗遗尿症显效。一般用量为3 10克。

海螵蛸

来源 又名乌贼鱼骨,为乌鲗科动物无针乌鲗或金乌鲗的内壳。

功效与主治 除湿、制酸、止血、敛疮的功效,用于治疗胃痛吞酸、吐衄、呕血、便血、崩漏带下、血枯经闭、腹痛症瘕、虚疟泻痢、阴蚀烂疮等症。临床报道:将海螵蛸配合其他药物内服,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及其引起的出血、穿孔,有较好疗效;用其治疗疟疾、哮喘及拔牙、鼻部手术出血等都收到明显效果。一般用量在3 10克。

北沙参和南沙参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买一些沙参回来煲汤,那么,大家分得清北沙参和南沙参吗?

南沙参

来源 别名泡参、泡沙参,为桔梗科轮叶沙参或沙参的干燥根。

功效与主治 清热养阴,润肺止咳。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热咳嗽,咯痰黄稠。

性状 南沙参根呈圆锥形或圆柱形,略弯曲,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顶端有一至数个芦头,根上部多有深陷黄纹呈断续环状,并有残留的粗皮,下部有纵纹及纵沟。体轻质松泡,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有裂隙。无臭,味微甘。以粗细均匀、肥壮、色白者为佳。

北沙参

来源 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

功效与主治 滋阴润肺,对于清肺热,改善肺部功能有很好的作用,常被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等症的治疗。

性状 北沙参呈细长圆柱形,表面淡黄白色,略粗糙,偶有残存外皮,不去外皮的表面黄棕色。全体有细纵皱纹和纵沟,并有棕**点状细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浅黄白色,木部**。气特异,味微甘。

三圣散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方之三圣散 3.1 组成 3.2 主治 3.3 制备方法 3.4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4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方之三圣散 4.1 组成 4.2 主治 4.3 制备方法 4.4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5 《儒门事亲》卷十二方之三圣散 5.1 三圣散的别名 5.2 组成 5.3 功能主治 5.4 制备方法 5.5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5.6 三圣散的临床应用 5.7 各家论述 5.8 附注 6 《儒门事亲》卷十五方之三圣散 6.1 组成 6.2 主治 6.3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6.4 制备方法 7 《外科正宗》卷四方之三圣散 7.1 组成 7.2 功能主治 7.3 制备方法 7.4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8 《类证治裁》卷二方之三圣散 8.1 处方 8.2 制法 8.3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8.4 功能主治 9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方之三圣散 9.1 处方 9.2 功能主治 9.3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9.4 摘录 10 《医方集解》方之三圣散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11 《传家秘宝》卷三方之三圣散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2 《产科发蒙》卷一方之三圣散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功效主治 12.4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3 《百一选方》卷三方之三圣散 13.1 方名 13.2 三圣散的别名 13.3 组成 13.4 主治 13.5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13.6 制备方法 13.7 用药禁忌 13.8 附注 14 《便览》卷四方之三圣散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15 《太平圣惠方》卷十三方之三圣散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方法 16 《仙拈集》卷四方之三圣散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17 《普济方》卷二七八方之三圣散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18 《御药院方》卷九方之三圣散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主治 18.4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19 《朱氏集验方》卷十方之三圣散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主治 19.4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19.5 附注 20 《幼科发挥》卷三方之三圣散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主治 20.4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20.5 制备方法 21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方之三圣散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主治 21.4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21.5 制备方法 22 《圣济总录》卷六十三方之三圣散 22.1 方名 22.2 组成 22.3 主治 22.4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22.5 制备方法 23 《宣明论方》卷十一方之三圣散 23.1 方名 23.2 组成 23.3 主治 23.4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23.5 制备方法 24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方之三圣散 24.1 方名 24.2 组成 24.3 主治 24.4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24.5 制备方法 2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三圣散 1 拼音

sān shèng sǎn

2 概述

三圣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二十二首。

3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方之三圣散 3.1 组成

胡黄连、柴胡、生鳖甲各二两[1]。

3.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方之三圣散主治骨蒸劳气烦热,四肢无力,夜卧虚汗,唇口干焦,面无血色,日渐羸瘦[1]。

3.3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1]。

3.4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一钱,生姜煎汤调下,日三次[1]

4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方之三圣散 4.1 组成

地榆半两(微炙,锉),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诃黎勒半两(煨,用皮)。

炙地榆、煨诃子皮各半两,姜厚朴三分[1]。

4.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方之三圣散主治小儿洞泄,下痢羸困。[1]

4.3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1]。

4.4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粥饮调下,日二至四次[1]。

5 《儒门事亲》卷十二方之三圣散 5.1 三圣散的别名

三仙散

5.2 组成

防风、炒瓜蒂各三两,藜芦一分至一两[1]。

防风3两(去芦),瓜蒂3两(拣净研破,以纸卷定,连纸锉细,去纸,用粗罗子罗过,另放末,将渣炒微黄,次入末1处同炒黄用),藜芦(去苗及心,加减用之)或1两或半两或1分。

5.3 功能主治

《儒门事亲》卷十二方之三圣散功在涌吐风痰。治中风闭证,脉滑实;癫痫有浊痰壅塞胸中,上逆时发;误食毒物,停于上脘者[1]。

中风闭证,痫、癫、狂,痰厥头痛。中风失音闷乱,口眼?斜,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阴痫及癫狂。痰厥头痛。

5.4 制备方法

上各为细末[1]。

5.5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约半两,韭汁煎去渣,徐徐温服,以吐为度[1]。

每服约半两,以齑汁3茶盏,先用2盏,煎35沸,去齑汁,次入1盏,煎至3沸,却将原2盏同一处熬2沸,去滓澄清,放温,徐徐服之。牙关紧闭者,鼻内灌之。不必尽剂,以吐为度。

5.6 三圣散的临床应用

1.癞阳:夏张主薄,病癞十余年,眉须皆落,皮肤皴涩如树皮,戴人断之曰:是有汗者,可治之,当大发汗,其汗出当臭,其涎当腥,乃置燠室中,遍塞风隙,以三圣散吐之;汗出周身、如卧水中,其汗果粘臭不可闻,痰皆腥如鱼涎,两足心微有汗,次以舟车丸,濬川散大下五七行,如此数次乃瘳。

2.妇人痰积不孕:一卒妻,心下有冷积如复杯,按之如水声,以热手熨之如水聚,诊其脉沉而迟,尺脉洪大而有力,先以三圣散吐涎一斗,心下平软,次服白术调中汤、五苓散,后以四物汤和之,不再月,气血合度、数月而娠二子。

5.7 各家论述

《东医宝鉴·杂病篇》引《必用全书》:此方汗吐下俱行,防风发汗,瓜蒂下泄,藜芦涌吐。

5.8 附注

三仙散(《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四)。

6 《儒门事亲》卷十五方之三圣散 6.1 组成

葱白1斤,马苋1斤,石灰1斤[1]。

6.2 主治

《儒门事亲》卷十五方之三圣散主治臁疮,搭手,背疽等[1]。

6.3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贴疮面[1]。如有肉者,宜先用溃肉药。

6.4 制备方法

上3味,湿捣为团,阴干为细末[1]。

7 《外科正宗》卷四方之三圣散 7.1 组成

闹羊花、槿树花各一钱,大枫子仁(去油)五分[1]。

闹羊花(净末)1钱,槿树花(净末)1钱,大枫子(白肉去油)5分。

7.2 功能主治

《外科正宗》卷四方之三圣散主治偏正新久头痛。夏月欲重绵包裹者[1]。

7.3 制备方法

上为末[1]。

7.4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六分,葱酒调下,洗浴、发汗则愈[1]。

8 《类证治裁》卷二方之三圣散 8.1 处方

半夏、陈皮、黄连[1]。

8.2 制法

为末,曲糊为丸[1]

8.3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生姜煎汤送下[1]。

8.4 功能主治

《类证治裁》卷二方之三圣散主治顽痰,饮癖,呕酸嘈杂,心悬如饥[1]。

9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方之三圣散 9.1 处方

没药(研、一分)、琥珀(研、一分)、干蝎(七枚、全者、炒)

9.2 功能主治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方之三圣散主治中风舌强不语。

9.3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匕;用鹅梨汁半盏,皂角末一钱匕,浓煎汤一合,于梨汁相和调下,须臾吐出涎毒,便能语。

9.4 摘录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10 《医方集解》方之三圣散 10.1 方名

三圣散

10.2 组成

瓜蒂、郁金、韭汁。

10.3 主治

《医方集解》方之三圣散主治中风,风痫,痰厥头痛。

10.4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鹅翎探吐。

11 《传家秘宝》卷三方之三圣散 11.1 方名

三圣散

11.2 组成

没药1分,琥珀1分,干蝎7个(须尾者)。

11.3 主治

《传家秘宝》卷三方之三圣散主治中风舌强不语,及发心狂。

11.4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鹅梨汁半盏,好肥皂角末3两,浓煎汤1合,与梨汁相合和调下。药了吐出涎,便能言语。

11.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分作两服。

12 《产科发蒙》卷一方之三圣散 12.1 方名

三圣散

12.2 组成

蒲黄(醋炙)、棕榈(烧存性)、乱发(烧存性)各等分。

12.3 功效主治

《产科发蒙》卷一方之三圣散功在止血。妊娠吐血。

12.4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童便和下;急则淡醋汤下亦得。

1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3 《百一选方》卷三方之三圣散 13.1 方名

三圣散

13.2 三圣散的别名

舒筋散、神应散、如神汤、延胡散、延胡索散、舒筋汤、如神散、舒筋三圣散、元胡散

13.3 组成

当归(洗,焙)、肉桂(去皮)、玄胡索(灰炒)各等分。

13.4 主治

《百一选方》卷三方之三圣散主治中风瘫痪,腰痛,产后瘀血腹痛。中风手足拘挛,口眼?斜,左瘫右痪,骨节酸疼,脚弱无力,行步不正。男妇腰痛。产后恶血凝滞,脐下作痛,或作寒热。闪肭血滞,腹中痛,产后服之更妙。

13.5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温酒调下,空心,临卧日进3服。

13.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3.7 用药禁忌

孕妇忌服。

13.8 附注

舒筋散(原书同卷)、神应散(《普济方》卷一五四引《家藏经验方》)、如神汤(《妇人良方》卷四)、延胡散(《普济方》卷三五一)、延胡索散、《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舒筋汤(《证治准绳·类方》卷四)、如神散(《治痘全书》卷十三)、舒筋三圣散(《张氏医通》卷十三)、元胡散(《仙拈集》卷二)。

14 《便览》卷四方之三圣散 14.1 方名

三圣散

14.2 组成

白术1两,茯苓1两,黄耆1两,柴胡1两6钱,人参1两6钱,黄芩7钱,半夏7钱,甘草7钱。

14.3 主治

《便览》卷四方之三圣散主治产后日久虚劳。

14.4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水1钟半加生姜3片,煎至1钟,食远温服。

15 《太平圣惠方》卷十三方之三圣散 15.1 方名

三圣散

15.2 组成

天灵盖1枚(白色者,涂酥炙令黄),苦参3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

15.3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十三方之三圣散主治两感伤寒,昏沉迷闷,燥渴头疼,渐加沉重。

15.4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15.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16 《仙拈集》卷四方之三圣散 16.1 方名

三圣散

16.2 组成

硫黄1两,朴消1钱,1钱。

16.3 主治

《仙拈集》卷四方之三圣散主治多年顽癣。

16.4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醋磨搽35次。

16.5 制备方法

先将硫黄入倾银锅化开,再入消、砒末搅匀,土内作锭样,倾入内埋7日。

17 《普济方》卷二七八方之三圣散 17.1 方名

三圣散

17.2 组成

好石灰1斤,大黄2两。

17.3 主治

《普济方》卷二七八方之三圣散主治无名肿毒,恶物所伤;并破伤风。

17.4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水调,搽肿晕处。

18 《御药院方》卷九方之三圣散 18.1 方名

三圣散

18.2 组成

细辛1两(锉),荆芥穗2两(锉),苍耳茎3两(锉)。

18.3 主治

《御药院方》卷九方之三圣散主治牙齿疼痛久不已。

18.4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用半两,水3盏,煎至1盏半,去滓,热漱冷吐,误咽无妨。以痛止为度。

19 《朱氏集验方》卷十方之三圣散 19.1 方名

三圣散

19.2 组成

生料五积散、治中汤、嘉禾散。

19.3 主治

《朱氏集验方》卷十方之三圣散主治妇人脚气,遇发吐水至一桶,粥药不下者。

19.4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上3药,合而为一,随意水煎服。

19.5 附注

阴证方可用。

20 《幼科发挥》卷三方之三圣散 20.1 方名

三圣散

20.2 组成

苍术(盐炒)、香附子(盐炒)、良姜(清油炒)。

20.3 主治

《幼科发挥》卷三方之三圣散主治脾痛腹中无积者。

20.4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热酒调下。

20.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21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方之三圣散 21.1 方名

三圣散

21.2 组成

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蓬莪荗(锉)1两,胡椒半两。

21.3 主治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方之三圣散主治卒心痛不可忍。

21.4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热酒调下,妇人醋汤调下,不拘时候。

21.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22 《圣济总录》卷六十三方之三圣散 22.1 方名

三圣散

22.2 组成

甘遂(锉,炒)半两,芫花(醋浸,炒)半两,大戟(锉,炒)3分。

22.3 主治

《圣济总录》卷六十三方之三圣散主治久病饮癖停痰,及支饮胁满,辄引胁下痛。

22.4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每先用水3盏,大枣10枚(擘破),煎取2盏,入药末1钱匕,同煎至1盏,温分3服。以吐利为度。

22.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23 《宣明论方》卷十一方之三圣散 23.1 方名

三圣散

23.2 组成

乌鱼骨(炒)、烧绵灰、血余灰(汗脂者)各等分。

23.3 主治

《宣明论方》卷十一方之三圣散主治产后下血痢不止。

23.4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煎石榴皮汤调下,热服。

2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24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方之三圣散 24.1 方名

三圣散

24.2 组成

丁香49枚,胡椒14枚,半夏7枚(大者,先以锥子鉆透心,用麻线穿过,井花水浸,1日1度,7日后焙干)。

24.3 主治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方之三圣散主治哕逆不止,胃寒呕逆不食。

24.4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大人,生姜汤调1字;小儿,箸头蘸生姜汁后点药少许口中。

24.5 制备方法

象牙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象牙 2.1 拼音名 2.2 象牙的别名 2.3 来源 2.4 性味 2.5 功能主治 2.6 象牙的用法用量 2.7 备注 2.8 摘录 3 《中华本草》:象牙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英文名 3.4 来源 3.5 原形态 3.6 生境分布 3.7 性状 3.8 化学成份 3.9 炮制 3.10 性味 3.11 归经 3.12 功能主治 3.13 象牙的用法用量 3.14 附方 3.15 各家论述 3.16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象牙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象牙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象牙 1 拼音

xiàng yá

2 《全国中草药汇编》:象牙 2.1 拼音名

Xiànɡ Yá

2.2 象牙的别名

象牙屑

2.3 来源

来自长鼻目象科动物亚洲象Elephas maximus L.(E. africanns capensis),以牙屑入药。

2.4 性味

甘,寒。

2.5 功能主治

清热定惊,拔毒生肌。用于惊风癫痫,热痰骨蒸;痈疮肿毒。

2.6 象牙的用法用量

0.5~1钱。

2.7 备注

本品多为加工雕刻象牙时刮下的碎屑。

2.8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象牙 3.1 出处

出自《药性论》;《本草衍义》:象牙,取口两边各出一牙,下垂夹鼻者,非口内食齿。

3.2 拼音名

Xiànɡ Yá

3.3 英文名

Elephant tusk

3.4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象科动物亚洲象的牙齿。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ephas maximu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多以雕刻象牙时剩下的碎料供药用。

3.5 原形态

亚洲象,身体头庞大,体高可达2.5m,重可达56t。头长大,前额凹,颈短。耳较大,似蒲扇,向后遮盖颈部两侧,眼睛小。鼻吻呈圆筒形,突出甚长,舒展伸缩自如,可垂至地面,下面较细,末端为筒形,突出甚长,舒展伸缩自如,可垂到地面,下面较细,末端为鼻孔,杯口状,前缘有一指状突起,是持握器管。雄象上颌门齿突出口外,略向上翘,长达1.51.8m,全齿呈圆锥体状,每对象牙重约20kg。四肢粗壮,前肢5趾,后肢4趾,尾短而细。全身灰色或棕灰色,皮厚,皱褐多,稀疏地散生著粗毛。

3.6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m以下的湿度较高的热带、亚热带或其复合类型的沟谷,山坡及稀树地带。具群居性,性喜水,早晨及夜晚觅食,爱吃野芭蕉芦类、棕叶芦、董棕、各种竹类。

资源分布:分布于亚洲南部各国,我国仅云南南部及西南部有分布,数量不多。

3.7 性状

性状鉴别,本品多呈碎屑状,形状极不规则。表面浅赤色或**,并有纵行的浅沟纹。内为银白色。片块状者,纵剖面有纵横交叉的波纹,横断面可见同心轮纹。质坚而脆。无臭,无味。以外面浅赤色、内面银白色、显油性者为佳。

3.8 化学成份

亚洲象的牙含磷酸钙(cealcium phosphate)57%60%,牙基质含磷酸钙40%43%,少量脂肪。牙中有机物质含量较高,是其特点。

3.9 炮制

《开宝本草》:“刮取屑,细研。”屑为末,炙令黄。“《医宗金鉴》:“切碎。”《本草分经》:“锉屑煎服。”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或粉碎成细粉。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3.10 性味

味甘;性寒

3.11 归经

心;肾经

3.12 功能主治

清热镇惊;解毒生肌。主癫痫;惊风;骨蒸劳热;痈肿疮毒;咽喉肿痛;痔漏

3.13 象牙的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13g;或磨汁;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磨汁涂。

3.14 附方

治杨梅疮成漏:象牙三钱,鳖甲、猬皮各一个。为未,枣肉九樱桃大,每一丸,空心小便化下,服七日后,仍用三味为末,猪胆汁调敷。(《医学入门》象牙丸)

3.15 各家论述

1.《海药本草》:主风痫热,骨蒸劳,诸疮等,并皆宜生屑入药。

2.《日华子本草》:治小便不通,生煎服之;小便多,烧灰饮下。

3.《开宝本草》:主诸铁及杂物入肉,刮取屑,细研和水敷疮上。

4.《医学入门》:生为末,主诸疮痔瘘,生肌填口最速。

5.《本草经疏》:治恶疮,拔毒,长肉,生肌,去漏管。

6.《本草正》:能清心肾之火,可疗惊悸风狂,骨蒸痰热。

3.16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象牙的方剂 象牙散

iàngyásǎn《疡科遗编》卷下:方名:象牙散组成:象牙屑1两(炙焦成炭,候冷)。主治:舌茧,无论...

痔漏丸

炒)亦芍当归(酒洗)黄芩黄柏熟大黄各30克槐角子象牙末各60克蛇蜕(去头、尾)全蝎各15克金墨9克制...

象牙丸

ngyáwán《圣济总录》卷一二四:方名:象牙丸组成:象牙屑1分,乌贼鱼骨(去甲)1分,陈橘皮(汤浸...

珍珠象牙膏

,两片合住缚定,入水煮3炷香为度,研细末)1钱,象牙末1钱,天花粉末5分,官粉末1钱,白蜡1钱,香油...

象牙抗增丸

gzēngwán《千家妙方》卷下:方名:象牙抗增丸组成:象牙100g,砂仁15g,独活20g,赤芍3...

更多用到中药象牙的方剂

用到中药象牙的中成药 锡类散

San标准编号:WS3B045290处方:象牙屑93.8g青黛187.5g壁钱炭31.3g人指...

锡类含片

ian标准编号:WS3B045190处方:象牙屑93.8g青黛187.5g人指甲(滑石粉制)1...

珍珠散

茶、轻粉、官粉(烦)、五倍子(炒)、珍珠(研)、象牙(锉)各等分。主治:下疳疮。用法用量:以米泔水洗...

舒痔丸

黄芩50g甘草30g牡丹皮150g胡黄连200g象牙屑200g大黄100g荆芥(炭)200g茯苓10...

痔血丸

编号:WS3B203695处方:大黄80g象牙屑60g胡黄连80g乳香(制)20g桃仁60g刺...

更多用到中药象牙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象牙 《本草纲目》:[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象

篆文),象耳、牙、鼻、足之形。王安石《字说》云∶象牙感雷而文生,天象感气而文生。故天象亦用此字。《南...

《疡医大全》:[卷二十三后 *** ]痔漏门主方

当归(酒洗)露蜂房(槐树上的,微炒)川连(酒炒)象牙(各五钱)槐花(微炒)川芎(炒)滴乳香(包在新鲜...

《普济方》:[卷六十四咽喉门]骨鲠(附论)

生者一两)京墨(好者一钱)金芋(即荸荠干者一两)象牙屑玳瑁屑犀角屑(各三两)墨煤(净者一两)上共为细...

《证类本草》:[卷第十六]象牙

象牙无毒。主诸铁及杂物入肉,刮取屑细研,和水敷疮上,及杂物刺立出。齿主痫...

《外科大成》:[卷二分治部上(痈疽)]下部后

银杯冲白开水吗对人身体健康有关系吗

银不同于其他重金属,长期饮用银杯装的水不会对身体很大伤害。

用银杯喝水可以解毒素,常用银类物品对自身的健康很有益。

银离子吸附水中的氧,使病菌无法呼吸,因而能杀菌。欧洲闹黑病时,只有贵族得病最少就是因为贵族使用银餐具。另外我觉得银还是蛮稳定的,元素周期表中稳定性仅次于铂和金了。

本草纲目-银

「校正」并入《开宝》生银。

「释名」白金(《纲目》)、鋈。

时珍曰∶《尔雅》∶白金谓之银,其美者曰 。《说文》云∶鋈,白金也。梵书谓之阿路 巴。

「集解」《别录》曰∶银屑生永昌,采无时。

弘景曰∶银之所出处,亦与金同,但是生土中也。炼饵法亦似金。永昌属益州,今属宁 州。

恭曰∶银与金,生不同处,所在皆有,而以虢州者为胜,此外多铅秽为劣。高丽作帖者 ,云非银矿所出,然色青不如虢州者。

志曰∶生银出饶州乐平诸坑银矿中,状如硬锡,纹理粗错自然者真。

颂曰∶银在矿中与铜相杂,土人采得,以铅再三煎炼方成,故为熟银。生银则生银矿中 ,状如硬锡。其金坑中所得,乃在土石中渗漏成条,若丝发状,土人谓之老翁须,极难得。

方书用生银,必得此乃真。

曰∶按《南越志》∶波斯国有天生药银,用为试药指环。又烧朱粉瓮下,多年沉积有 银,号杯铅银,光软甚好,与波斯银功力相似,只是难得。今时烧炼家,每一斤生铅,只得 一、二铢。《山海经》云∶东北乐平郡堂少山出银甚多。黔中生银体硬,不堪入药。

宗 曰∶银出于矿,须煎炼成,故名熟银。其生银即不自矿中出而特然生者,又谓之老 翁须,其入用不同。世之术士,以朱砂而成,以铅汞而成,以焦铜而成者,既无造化之气, 岂可入药,不可不别。

时珍曰∶闽、浙、荆、湖、饶、信、广、滇、贵州诸处,山中皆产银,有矿中炼出者, 有沙土中炼出者。其生银,俗称银笋、银牙者也,亦曰出山银。独孤滔《丹房镜源》所谓铅 坑中出褐色石,形如笋,打破即白,名曰自然牙,曰自然铅,亦曰生铅,此有变化之道,不 堪服食者,是也。《管子》云∶上有铅,下有银。《地镜图》云∶山有葱,下有银。银之气, 入夜正白,流散在地,其精变为白雄鸡。《宝藏论》云∶银有十七种,又外有四种。天生牙, 生银坑内石缝中,状如乱丝,色红者上,入火紫白如草根者次之,衔黑石者最奇,生乐平、 鄱阳产铅之山,一名龙牙,一名龙须,是正生银,无毒,为至药根本也。生银生石矿中,成 片块、大小不定,状如硬锡。母砂银,生五溪丹砂穴中,色理红光。黑铅银,得子母之气。

此四种为真银。有水银银、草砂银、曾青银、石绿银、雄黄银、雌黄银、硫黄银、胆矾银、 灵草银,皆是以药制成者;丹阳银、铜银、铁银、白锡银,皆以药点化者,十三种皆假银也。

外有四种∶新罗银、波斯银、林邑银、云南银,并精好。

银屑

「修治」弘景曰∶医方镇心丸用之,不可正服。为屑,当以水银研,令消也。

恭曰∶方家用银屑,取见成银箔,以水银消之为泥,合硝石及盐研为粉,烧出水银,淘 去盐石,为粉极细,用之乃佳,不得只磨取屑耳。

时珍曰∶入药只用银箔易细,若用水银盐硝制者,反有毒矣。

《龙木论》谓之银液。又有锡箔可伪,宜辨之。

「气味」辛,平。有毒。

曰∶大寒,无毒。详生银下。

辛,寒,无毒。独孤滔云∶铅内银∶有毒。

保升曰∶畏黄连、甘草、飞廉、石亭脂、砒石,恶羊血、马目毒公。

大明曰∶冷,微毒。畏磁石,恶锡,忌生血。

时珍曰∶荷叶、蕈灰能粉银。羚羊角、乌贼鱼骨、鼠尾、龟壳、生姜、地黄、磁石,俱 能瘦银。羊脂、紫苏子,皆能柔银。

「主治」安五脏,定心神,止惊悸,除邪气,久服轻身长年(《别录》)。定志,去惊痫, 小儿癫疾狂走(甄权)。破冷除风(青霞子)。银箔∶坚骨,镇心明目,去风热癫痫。入丸散 用(李 )。

生银 热狂惊悸,发痫恍惚,夜卧不安谵语,邪气鬼祟。

服之明目镇心,安神定志。小儿诸热丹毒,并以水磨服之,功胜紫雪(《开宝》)。小儿 中恶,热毒烦闷,水磨服之(大明)。煮水,入葱白、粳米作粥食,治胎动不安,漏血(时 珍)。

「发明」好古曰∶白银属肺。

颂曰∶银屑,葛洪《肘后方》治痈肿五石汤中用之。

宗 曰∶本草言银屑有毒,生银无毒,释者略漏不言。盖生银已发于外,无蕴郁之气, 故无毒;矿银蕴于石中,郁结之气全未敷畅,故有毒也。

时珍曰∶此说非矣。生银初煎出如缦理,乃其天真,故无毒。熔者投以少铜,则成丝纹 金花,铜多则反败银,去铜则复还银。而初入少铜终不能出,作伪者又制以药石铅锡。且古 法用水银煎消,制银箔成泥入药,所以银屑有毒。银本无毒,其毒则诸物之毒也。今人用银 器饮食,遇毒则变黑;中毒者,亦以银物探试之,则银之无毒可征矣。其入药,亦是平肝 镇怯之义。故《太清服炼书》言∶银禀西方辛阴之神,结精为质,性刚戾,服之能伤肝,是 也。《抱朴子》言银化水服,可成地仙者,亦方士谬言也,不足信。

曰∶凡使金银铜铁,只可浑安在药中,借气生药力而已,勿入药服,能消人脂。

「附方」旧二,新四。

妊娠腰痛如折者∶银一两,水三升,煎二升,服之。(《子母秘录》)

胎动欲堕,痛不可忍∶银五两,苎根二两。清酒一盏,水一大盏,煎一盏,温服。(《妇 人良方》)

胎热横闷∶生银五两,葱白三寸,阿胶(炒)半两。水一盏,煎服。亦可入糯米,作粥 食。(《圣惠方》)

风牙疼痛∶文银一两,烧红淬烧酒一盏,热漱饮之,立止。(《集简方》)口鼻疳蚀,穿 唇透颊∶银屑一两,水三升,铜器煎一升,日洗三、四次。(《圣济录》)

身面赤疵∶常以银揩,令热,久久自消。(《千金翼》)

「附录」黄银(《拾遗》)

恭曰∶黄银,本草不载,俗云为器辟恶,乃为瑞物。

藏器曰∶黄银载在《瑞物图经》,既堪为器,明非瑞物。

时珍曰∶按《方勺泊宅编》云∶黄银出蜀中,色与金无异,但上石则白色。《熊太古冀 越集》云∶黄银绝少,道家言鬼神畏之。《六帖》载唐太宗赐房玄龄带云∶世传黄银鬼神畏 之。《春秋运斗枢》云∶人君秉金德而生,则黄银见世。人以 石为黄银,非也。 石,即 药成黄铜也。

乌银

「附录」藏器曰∶今人用硫黄熏银,再宿泻之,则色黑矣。工人用为器。养生者以器煮药,兼于 庭中高一、二丈处,夜承露醴饮之,长年辟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