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癫痫患者吃药后肝功能检验出来球蛋白降低,白球比例升高,直接胆红素上升说明什么问题?

治疗癫痫使用丙球蛋白-丙球蛋白治疗紫癜效果如何

这个一般就是有一些肝胆功能不好的现像,和这个癫痫的表现,就可以对症的进行治疗,这个就可以吃一些像,杞菊地黄丸,小儿茵栀退黄口服液这些,就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滋补一段时间就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就会好起来的。

药物过敏反应症状有哪些?

药物过敏反应是少数过敏体质的人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抗原——抗体反应,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痒、心悸、皮疹、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或亡。这种过敏反应与药物的药理作用及用药量关系不大。有许多药物,如抗菌素、血清制品、磺胺类药、维生素、去痛片、安乃近、眠尔通、丙种球蛋白和某些中草药等,都能引起有过敏体质的人产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可在用药的瞬间或用药后数小时或几天后发生,且与用药方式无关,无论口服、注射或外用都可引起。

如果发生了过敏反应,要立即停止用药,并立即选用苯海拉明、安其敏、非那根、扑尔敏等抗过敏药物。如果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紧,并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冰冷、血压下降等情况,就是过敏性休克,要分秒必争地抢救,应立即让病人平躺下,同时皮射0.5毫克肾上腺素,并给予吸氧等其它救治措施。

为防止和减少过敏反应,应正确掌握药物的适应症,不随便用药。使用容易引起过敏的药物时,要注意问病史,有过敏反应的药物不要使用。注射青霉素、链霉素、血清制品等,必须先作严格的过敏试验,不过敏才能使用。应特别指出的是,有些病人以为前几天刚注射过青霉素,或者认为都是青霉素,用不着再试验了,这是十分错误的。凡是隔日以上再注射,或不是一个厂生产的青霉素,都需要作过敏试验。为了安全,青、链霉素只能在医院注射使用,而不能让患者带回自行使用。

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动员剂有没有副作用,临床应用多少年了?

有副作用,只是属于可承受范围。

动员剂:

在捐献造血干细胞之前几天,会打一种叫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中。关于干细胞捐献者术前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问题。对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存在顾虑。解释见下:

这种药物的全名叫: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rhG-CSF),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它可选择性的作用于粒系造血祖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并可增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数目和功能。在每个正常人体内都存在,是调节骨髓中粒系造血的主要细胞因子之一。

该药物进入临床应用已十余年,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已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健康成人应用该药24小时后,其在尿中的浓度即已降至检出界限以下。连续多日用药,监测其血清药物浓度,未发现蓄积现象。

在该药的动物试验中,给小鼠一次注射相当于临床剂量近1000倍的药物,未发现有急性中毒反应。长期大量应用(4~13周)可出现ALP升高,脾重增加。但停药后即恢复。

其临床应用中报告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发热(1.3%);骨痛、腰痛(1.2%);肝功能异常(0.5%);皮疹(0.3%)等等。有极少数可发生过敏反应(发生率<1/4000),经积极抗过敏治疗能迅速消失。对于高敏体质者必要时可先做皮试。

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有可能转化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或急性髓性白血病。对于MDS患者有可能促进幼稚细胞增殖,转化为髓性白血病。

需要强调的是:1、其副反应总的发生率约4.9%,并不比我们日常应用的其他药物多或者严重。2、其诱导产生白血病细胞的基础,是患者本身已有血液病。对于我们正常人而言,这种可能性并不存在。

药品名称

通用名: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

商品名:

英文名: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Injection

汉语拼音:Chongzu Ren Lixibao Jushixibao Jiluocijiyinzi Zhusheye

主要组成成分: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性状

本品为无色透明的液体。

药理毒理

1.药理作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作用于造血祖细胞,促进其增殖和分化,其重要作用是刺激粒、单核巨噬细胞成熟,促进成熟细胞向外周血释放,并能促进巨噬细胞及噬酸性细胞的多种功能。

2.毒理作用:

2.1急性毒性:结果表明,以最大浓度给小鼠静脉注射和皮射,未能求出LD50。其最大耐受量达5000μg/kg,相当于人临床用量(5~10μg/kg)的500~1000倍,观察14天,皮射和腹腔注射两种给药途径,动物均未见有明显行为异常,生长良好,毛色光泽,二便正常,无动物亡。

2.2大鼠长期毒性:用90只Wister大鼠分为大剂量组(600μg/kg/日)和rhGM-CSF小剂量组(300μg/kg/日),每天皮射1次rhGM-CSF,连续五周,结果表明:试验组大鼠的活动、行为、进食情况、体重、大小便等均无异常。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及重要脏器肉眼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异常改变。恢复性观察,也未发现延迟毒性反应。

2.3犬长期毒性试验:健康犬rhGM-CSF300μg/kg/日和150μg/kg/日,每天皮射1次,连续五周,结果表明:rhGM-CSF对犬的活动、行为、进食情况、体重、二便、重要脏器重量均未见有明显影响。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正常,重要脏器肉眼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异常改变。恢复性观察,未发现延迟毒性反应。

2.4生殖毒性试验——致畸敏感期毒性试验:rhGM-CSF大剂量(600μg/kg/日)使大鼠胎仔的体重和身长发育明显抑制,表明rhGM-CSF大剂量对大鼠胚胎发育有显著毒性。rhGM-CSF100μg/kg/日和20μg/kg/日对胎仔外观、体重、身长、尾长、内脏和骨骼等的影响,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未见畸形。表明rhGM-CSF100μg/kg/日和20μg/kg/日对大鼠胚胎发育无明显毒性。

2.5皮肤刺激试验:在家兔和豚鼠,rhGM-CSF15μg/0.1ml皮射,每日上午一次,连续七天,未观察到皮肤红斑和水肿,表明rhGM-CSF无皮肤刺激。

药代动力学

志愿者皮射3、10、20μg/kg和静脉注射3至30μg/kg可观察到血浓度峰值和曲线下面积(AUC)随剂量的增大而增高。皮射本品,在3~4小时血浓度达到峰值。静脉注射本品的清除半衰期为1~2小时,皮射则为2~3小时。小鼠皮射125I-GM-CSF后,肾脏含量最高,其次是胃和血液,心脏和骨骼中含量较低。在24小时内有45%药物经尿液排出,其中20%以原型排出,48小时内66~86%的药物经尿液排泄。

适应症

1.预防和治疗肿瘤放疗或化疗后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2.治疗骨髓造血机能障碍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3.预防白细胞减少可能潜在的感染并发症。

4.使感染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恢复加快。

用法用量

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24~48小时起皮下或静脉注射本品,每日1次,本品的用量和用药时间应根据患者化疗的强度和中性粒细胞下降的程度决定,对化疗强度较大或粒细胞下降较明显的患者以2.5μg/kg/日的剂量连续用药7天以上较为适宜,至中性粒细胞恢复至5000/mm3停药。如所用化疗药物剂量较低,估计造成的骨髓抑制不太严重者,可考虑使用较低剂量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以1.25μg/kg/日的剂量用药,至中性粒细胞数稳定于安全范围。对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已明显降低的患者(中性粒细胞数<1000mm3),以5μg/kg/日的剂量用药至中性粒细胞恢复至5000/mm3以上,稳定后终止本品治疗并监视病情。

不良反应

本品的安全性与剂量和给药途径有关。大部分不良反应多属轻到中度,严重的反应罕见。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寒战、恶心、呼吸困难、腹泻,一般的常规对症处理便可使之缓解;其次有皮疹、胸痛、骨痛和腹泻等。据国外报道,低血压和低氧综合征在首次给药时可能出现,但以后给药则无此现象。不良反应发生多于静脉推注和快速滴注以及剂量大于32μg/kg/日有关。

禁忌

1.对rhGM-CSF或该制剂中任何其他成分有过敏史的病人以及对大肠杆菌表达的其他制剂有过敏史者禁用。

2.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人。

注意事项

1.本品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病人对rhGM-CSF的治疗反应和耐受性个体差异较大,为此应在治疗前及开始治疗后定期观察外周血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数据的变化。血象恢复正常后立即停药或采用维持剂量。

2.本品属蛋白质类药物,用前应检查是否发生浑浊,如有异常,不得使用。

3.本品不应与抗肿瘤放、化疗药同时使用,如要进行下一疗程的抗肿瘤放、化疗,应停药至少48小时后,方可继续治疗。

4.孕妇、高血压患者及有癫痫病史者慎用。

5.使用前仔细检查,如发现瓶子有破损,溶解不完全者均不得使用,溶解后的药剂应1次用完。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使用本品的安全性尚未建立,应慎重使用。

儿童用药

慎用。

老年患者用药

观察患者的状态,注意用量和间隔,慎重给药。

药物相互作用

1.本品与化疗药物同时使用,可加重骨髓毒性,因而不宜与化疗药物同时使用,应于化疗结束后24~48小时使用。

2.本品可引起血浆白蛋白降低,因此,同时使用具有血浆白蛋白高结合的药物应注意调整药物的剂量。

3.注射丙种球蛋白者,应间隔1个月以上再接种本品。

药物过量

文献报道,本品剂量达30μg/kg时,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常规用量相比,有明显增加和相关,一般停药后可自行缓解。

规格

75μg/支、150μg/支、300μg/支

生物药品主要有哪些

(1)、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药物

天然氨基酸和氨基酸混合物及衍生物。蛋氨酸可防治肝炎、肝坏和脂肪肝,谷氨酸可用于防治肝昏迷、神经衰弱和癫痫。5-羟色氨酸。

(2)、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

化学本质性同,分子量有差异。蛋白质类药物:血清白蛋白、丙种球蛋白、胰岛素;多肽类药物:催产素、胰高血糖素。

(3)、酶和辅酶类药物

酶类药物按功能分为:消化酶(胃蛋白酶、胰酶、麦芽淀粉酶)、消炎酶(溶菌酶、胰蛋白酶)、心血管疾病治疗酶(激肽释放酶扩张血管降血压)等。辅酶类药物在酶促反应中传递氢、电子和基团的作用,辅酶药物已广泛用于肝病和冠心病的治疗。

(4)、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物类药物

DNA可用于治疗精神迟缓、虚弱和抗辐射,RNA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辅助治疗,多聚核苷酸是干扰素的诱导剂。

(5)、糖类药物

抗凝血、降血脂、抗病毒、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和抗衰老。

(6)、脂类药物

磷脂类:脑磷脂、卵磷脂可用于治疗肝病、冠心病和神经衰弱症。脂肪酸降血脂、降血压、抗脂肪肝。

(7)、细胞生长因子

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因子等。

(8)、生物制品类

从微生物、原虫、动物和人体材料直接制备或用现代生物技术、化学方法制成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它疾病的制剂。

扩展资料

正常机体之所以能保持健康状态,具有抵御和自我战胜疾病的能力,正是由于生物体内部不断产生各种与生物体代谢紧密相关的调控物质,如蛋白质、酶、核酸、激素、抗体、细胞因子等,通过它们的调节作用使生物体维持正常的机能。根据这一特点,可以从生物体内提取这些物质作为药。

生物药物的原料来源:

天然的生物材料:人体、动植物、微生物和各种海洋生物。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有目的人工制得的生物原料成为当前生物制药原料的重要来源,如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得的微生物或细胞。

百度百科-生物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