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癫痫的症状及其并发症

抗癫痫药物治疗指征-抗癫药物治疗原则

  小儿癫痫常见症状:

 四肢抽搐、反复高热、惊厥、昏睡、一过性昏厥、额叶癫痫的前额极区发作、癫痫和癫痫样发作、额叶癫痫的眶额区发作

  一、症状

 1、部分性发作(partial seizure) 部分性发作脑电图异常放电限局在脑某一部位或从某一局部开始。发作时不伴意识障碍为简单部分性发作。伴有意识障碍为复杂部分性发作。部分性发作也可泛化为全身性发作,而且脑电图由局部放电演变为全脑性放电。

 (1)简单部分性发作(simple partial seizure):发作开始意识多不丧失,最初发作表现可反映癫痫起源的脑区。

 ①运动症状:小儿时期以部分运动性发作为主,包括:

 A.限局性运动症状。

 B.Jackson发作,即发作从一侧口角开始,依次波及手、臂、肩等。

 C.扭转(旋转性)发作。

 D.半侧发作。

 E.扩散为全身性发作。

 ②感觉症状:包括:

 A.躯体感觉(麻木、疼痛等)。

 B.特殊感觉异常(视、听、嗅、味)及幻觉。

 C.旋转感等。

 ③自主神经症状:包括:胃部症状、潮红、苍白、冷汗、心悸、竖毛肌收缩、瞳孔散大等。

 ④精神症状:常见于复杂部分性发作、包括认知障碍、记忆力障碍、情感问题(恐惧、愤怒)、错觉(视物变大、变小)及幻觉。

 (2)复杂部分性发作(complex partial seizure):有意识障碍、发作性感知觉障碍、梦游状态等。常有“自动症”,是意识障碍下的不自主动作。复杂部分性发作可从单纯部分性发作开始,随后出现意识障碍,也可从开始即有意识障碍。可见于颞叶或额叶起源的癫痫。EEG在发作时有颞、额区局灶性放电。

 (3)部分性发作继发为全身性发作:小婴儿部分性发作时由于难以确定婴儿发作时的意识水平,往往表现为:

 ①反应性降低:动作突然减少或停止,无动性凝视或茫然,有人称为“颞叶假性失神”(temporal pseudo absence)或“额叶失神”(frontal absence),但不是真正的失神发作。

 ②自动症:常见为口部的简单自动症(如咂嘴、咀嚼、吞咽、吸吮等较原始的动作);或躯干肢体无目的不规则运动,与正常运动很相似。

 ③自主神经症状:呼吸暂停、呼吸节律改变、发绀、面色苍白、潮红、流涎、呕吐。婴儿自主神经症状较年长儿为多,年长儿很少以自主神经症状作为主要内容的发作。

 ④惊厥性症状:表现为眨眼、眼球震颤或口角抽动、扭转或姿势性强直、局部肢体轻微阵挛,与年长儿相比,发作较轻。

 2、全身性发作 全身性常有意识障碍,脑电图上表现两侧大脑半球同时对称放电。

 (1)强直-阵挛性发作(tonic-clonic seizure):发作时突然意识丧失,瞳孔散大,全身肌肉强直或阵挛或强直-阵挛性收缩。强直发作指肌群持续而强烈的收缩为特征,肢体躯干固定在某个姿势5~20s。有时表现为轴性强直,头、颈后仰,躯干极度伸展呈角弓反张;有时表现为“球样强直发作”,低头、弯腰、双上臂举起、屈肘,持续2~3s,站立时发作会摔倒;有时轻微的强直发作,表现为眼球上转、眨眼或眼球震颤,称为“强直性眼球震颤”。阵挛发作是指肢体及躯干呈有节律性重复的收缩为特征。强直-阵挛性发作是指强直期后,逐渐演变为阵挛期,最终结束发作。

 (2)肌阵挛发作(myoclonic seizure):表现为某个或某组肌肉或肌群快速有力的收缩,不超过0.2s,抽动后肢体或躯干立即恢复原来的姿势(状态),屈肌比伸肌更易受累,上肢明显。婴儿期肌阵挛的特点有2种:

 ①全身性粗大肌阵挛:表现为躯干、颈部、四肢近端突然猛烈抽动,动作幅度大、孤立的或连续的。EEG表现为高波幅多棘慢波爆发,或突然广泛低电压。

 ②散在游走性肌阵挛:表现为四肢远端、面部小组肌群幅度较小的抽动,多部位游走性,EEG为持续性弥漫性慢波多灶性棘波、尖波。

 (3)失张力发作: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肌张力减低或丧失,不能维持原来的姿势,导致突然跌倒或姿势不稳。有时发作时间短暂,在未摔倒在地时意识已恢复,可立即站起;长时间的失张力发作可持续一至数分钟,表现全身松软,凝视,但无运动性症状。EEG发作间期和发作期可表现为全导棘慢波或多棘慢波发放;发作期还可表现为低波幅或高波幅快活动和弥漫性低电压。

 (4)失神发作:见下述癫痫综合征部分。

  二、癫痫综合征

 (1)只见于小儿时期,现按发病年龄早晚依次介绍如下:

 ①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往往有惊厥家族史,基因定位多位于20q13.2,少数定位于8q染色体上。均见于足月儿,出生时一般情况良好。生后2~3天内发病,惊厥形式以阵挛为主,可以表现为某一肢体或面部抽动,也可表现为全身阵挛;少数表现为广泛性强直。有时表现为呼吸暂停,发作频繁,发作持续时间较短。从病史及体格检查中找不到病因,脑电图无特殊异常,生化检查及神经影像学检查均正常。10%~14%小儿转为其他类型癫痫。

 ②良性新生儿惊厥:本病遗传不明显。90%病例在生后4~6天内发病,其中又以生后第5天发病最多,又称“五日风”。男孩略多于女孩。本病病因不太清楚,无代谢异常。惊厥多表现为阵挛发作,有时伴有呼吸暂停,发作频繁,有时呈癫痫持续状态。脑电图在发作间期常可见尖型θ波。本病预后良好,惊厥多在数周内停止,以后不再复发,精神运动发育正常。

 ③小婴儿癫痫性脑病伴暴发抑制:1974年大田原首先报道本病,故又称为大田原综合征。生后3个月以内发病,多在1个月之内起病,主要为强直痉挛发作,单个或成串发作,有时可见面肌抽动或半侧抽动,很少见肌阵挛发作。脑电图表现为“暴发-抑制”特征性改变。CT及磁共振检查常可发现脑部结构异常,如脑畸形、发育异常等。本病治疗困难,少数病例用ACTH有效,大多数病例有严重智力低下及体格发育障碍,甚至早期亡。成活者多在3~6个月演变为婴儿痉挛的临床与EEG特征。

 ④早期肌阵挛脑病:本病可能与遗传代谢障碍有关,而无明显的神经影像学异常。生后3个月以内起病,家庭常有类似病例,主要表现为频繁的游走性肌阵挛发作和部分性发作,有些病例表现为强直发作。脑电图也表现为“暴发-抑制”,和大田原综合征不同之处是:本病暴发-抑制图形在睡眠时明显,清醒有时见不到。本病预后不良,抗癫痫药及ACTH效果均不明显,多数早期亡,很少活到2岁。

 ⑤婴儿痉挛:为严重的癫痫综合征,较常见,美国资料为1/6000~1/4000,男女比1∶2。1841年West首先描述本病的发作情况,又称为West综合征。1岁以内发病,4~9个月最多。病因可分80%为症状性,20%为隐源性。引起本病的继发性原因多种多样,如脑发育障碍所致的各种畸形、宫内感染、围生期脑损伤,核黄疸、免疫缺陷、代谢异常,生后感染、窒息,染色体异常等因素,均可引起本病。其中,10%为结节性硬化。本病发作形式特殊,为一连串的强直痉挛发作,可分为屈曲型、伸展型及混合型。屈曲型表现为点头、弯腰、屈肘、屈髋等动作。伸展型表现为头后仰、两臂伸直、伸膝等动作。混合表现为部分肢体为伸展,部分肢体为屈曲。在一次抽搐后间隔1~2s又发作第2次,可连续10余次或更多。可伴大笑,哭闹,自主神经异常表现。EEG表现为“高度失律”,正常节律消失,各导联见到不规则、杂乱、不对称、高波幅慢波、棘波、尖波、多棘慢波。本病常合并严重的智力倒退或运动发育落后,多数病儿转变为其他形式的发作,特别以Lennox-Gastaut综合征最为多见。

 ⑥婴儿良性肌阵挛癫痫:6个月~2岁发病,患儿神经发育正常,发作表现为短暂的肌阵挛,双上肢向上向外侧伸展。抽动可以是单个发作,也可重复发生。发作时双眼上翻,意识不完全丧失,很少波及下肢,当下肢有肌阵挛发作时,可使小儿跌倒。肌阵挛发作时伴有EEG异常放电,表现为弥漫性棘慢波或多棘慢波,清醒时若无临床发作,脑电图常无异常放电,在嗜睡及困倦时和睡眠早期阶段容易出现异常。丙戊酸钠很容易控制发作,部分病例以后转变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

 ⑦婴儿重症肌阵挛癫痫:1978年Dravet首次描述本病。一般在5~6个月时出现第一次惊厥,往往伴有发热或在惊厥前有感染或预防接种史,初起发作形式为阵挛或强直-阵挛,以后才呈肌阵挛发作,形式多样,可为全身抽动或某个肢体抽动,发作时常摔倒。自惊厥开始后,智力及语言发育逐渐落后或共济失调。EEG第1年往往正常,第2年后出现弥漫性棘波、棘慢波或多棘慢波。本病治疗困难,不易控制发作。

 ⑧Lennox-Gastaut综合征:本综合征占小儿癫痫的1%~10%,男孩略多于女孩,1~8岁发病,3~5岁为高峰,20%病儿在2岁前发病。2/3的病例可发现脑结构的异常或在惊厥前已有精神运动发育落后的表现。临床发作形式多样性是本综合征的特点,如强直发作、不典型失神、失张力发作和肌阵挛发作,后两种不如前两种多见。患儿可同时存在几种发作形式,也可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EEG在发作间期表现为全导0.5~2.5Hz慢的棘慢波,左右大致对称。本综合征预后不良,治疗困难,惊厥持续到青春期,甚至到成年。

 ⑨肌阵挛-站立不能发作癫痫:94%的病儿在5岁以内发病,以3~4岁最多,男孩明显多于女孩。肌阵挛多为轴性发作,表现为点头、弯腰、两臂上举,常有跌倒,不能站立,所以称为肌阵挛-站立不能发作。EEG在发作期或发作间期均可见到不规则棘慢波或多棘慢波,背景波正常。多数病例治疗效果较好。

 ⑩具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是小儿癫痫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占小儿癫痫10%~20%,大多在5~10岁发病,其中以9~10岁最多,本病与遗传有关,往往有癫痫家族史。发作多在入睡后不久或清醒前后发生。表现为口咽部感觉异常及运动性发作,随后出现半侧面部肌肉抽搐及同侧上下肢抽动,有时可发展为全身性抽动。10%~20%病儿仅有一次发作,另有10%~20%病例发作频繁。本病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正常,智力正常。神经影像学检查正常。大部分病儿EEG背景活动正常,在中央区或中央颞区出现棘波或尖波,随后为一低波幅慢波,可单独出现或成簇出现。异常放电在入睡后增加,大约30%病儿仅在入睡后出现,当疑为本症的患儿,如清醒时脑电图正常,应做睡眠脑电图以明确诊断。本病预后良好,青春期后大多停止发作。对药物反应良好。

 具有枕区放电的小儿癫痫:发病年龄多见于4~8岁,男孩略多于女孩。发作可在清醒或入睡时,惊厥表现为半侧阵挛发作或扩展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惊厥前部分病儿出现视觉症状,如一过性视力丧失,视野出现暗点、幻视等。1/3发作后有头痛、恶心及呕吐。EEG在发作间期表现为枕部和后颞部出现一侧或双侧高波幅棘波或尖波,这种异常放电睁眼时消失,闭眼后1~20s重复出现。1/3~1/2的病儿仅在入睡后脑电图才出现变化,故部分病例应做睡眠脑电图以明确诊断。

 获得性失语性癫痫:本病又称为Landau-Kleffner综合征,4~7岁发病最多,男孩多于女孩,发病前语言功能正常,失语表现为能听见声音,但不能理解语言的含意,逐渐发展为语言表达障碍。大约有一半病人首发症状是失语,另1/2病人首发症状为惊厥,惊厥为部分性发作或全身性发作;有17%~25%病儿没有惊厥发作;2/3病人有明显的行为异常。EEG背景波正常,一侧或双侧颞区阵发性高幅棘波、尖波或棘慢波,睡眠时异常放电明显增多。治疗除一般抗癫痫药物外,还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以及进行语言训练。本病预后表现不一,大多能控制惊厥发作,发病年龄小的患儿语言恢复困难。

 小儿失神癫痫:失神是一种非惊厥性的癫痫发作。4~8岁起病,6~7岁发病最多,女孩多于男孩。失神发作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意识丧失,但不跌倒,两眼凝视前方,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持续数秒至1min左右后意识恢复,继续原来的活动,发作后无嗜睡或精神恍惚,发作频繁,每天数次至数十次。失神发作如未能控制或停药过早,40%合并全身强直-阵挛发作。EEG表现为双侧对称、弥漫性高波幅每秒3次棘慢波。过度换气可以诱发典型的脑电和临床发作。部分失神病例可伴有肌阵挛、失张、强直发作或伴自动症等,对药物的反应及预后可能有所不同。

 少年失神癫痫:青春期左右发病,7~17岁起病,发病年龄高峰在10~12岁,男女性别无差异,失神发作频率较少,不一定每天均有发作,多伴有全身强直-阵挛发作。EEG表现为对称的棘慢波,每秒3.5~4次,额部占优势。本病治疗反应好,用丙戊酸钠很容易控制发作。

 少年肌阵挛癫痫:青春期前后发病,男女性别无大差异。本病有明显的遗传因素,基因定位报道在染色体6p21.2、15q14、8q24。发作时主要表现为肌阵挛,抽动速度较快,突然发生肩外展、肘屈曲、屈髋、屈膝、跌倒,常伴膈肌收缩,发作似被电击状,多在醒后不久发生。也可能单个的发作或重复发作最后转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智力大多正常,CT及磁共振检查无异常。EEG为弥漫的每秒3~6次的棘慢波或多棘慢波。大部分病人服药能控制发作,有时需终身服药。

 觉醒时全身强直-阵挛癫痫:多发生在10~20岁,16~17岁为高峰,本病有遗传倾向,大约10%病例有癫痫家族史。发作多在醒后1~2h内发生,包括半夜醒来或午睡醒后发作,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有时也可合并失神或肌阵挛发作。EEG可见弥漫性异常放电,表现为棘慢波或多棘慢波。有时需描记睡眠到清醒时脑电图才能明确诊断。

 (2)有关癫痫和癫痫综合征2001年新的分类建议:

 ①将“全身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neralized epileps with febrile seizure plus,GEFSP)”作为一种新的综合征列入癫痫综合征分类中。

 ②将一般“单纯性高热惊厥”、“新生儿良性发作”、“药物性或其他化学物质诱发的发作”、“外伤后即刻或早发性发作”以及“单次性发作或单次呈串性发作”均视为虽有癫痫样发作,但不诊断为癫痫和癫痫综合征。

 ③将大田原综合征、婴儿痉挛、婴儿严重肌阵挛癫痫、Lennox-Gastaut综合征和Landau-Kleffner综合征等年龄依赖性癫痫综合征,在新的分类中分为癫痫性脑病,这些患儿可能导致进行性脑功能障碍。对新的分类不熟悉的情况下,仍沿用原有的分类方法。

 4、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 是指癫痫发作持续30min以上,或反复发作,且发作间期意识不能恢复。任何一种类型的癫痫发作都会发生癫痫持续状态。癫痫持续状态可能的原因和诱因包括脑外伤、颅内占位变、中枢感染、中毒、代谢性疾病等。抗癫痫药物应用不当、睡眠剥夺、药物戒断综合征、服用过多药物或高热为常见诱因。

 (1)全身性惊厥性痫持续状态(GCSE):是指阵发性或连续强直和(或)阵挛运动性发作,意识不恢复者,伴有两侧性脑电图的痫性放电,持续时间超过30min。为急救的重点。

 (2)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NCSE):是指持续发作的意识和行为改变伴相应脑电图异常大于30min者。占各类癫痫持续状态的19%~25%。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主要包括典型失神、非典型失神或复杂部分性癫痫状态,可由全身性与部分性发作发展而来,其共同的特点为意识模糊、精神错乱及行为的改变,发作期EEG脑电背景活动变慢,同时伴有痫性放电,而发作间期EEG脑电活动增快。临床易误诊。复杂部分性癫痫状态可导致永久性认知、记忆功能障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对此临床病例进行过分析和报道。

 (3)睡眠慢波相的持续棘-慢波状态(CSWS):睡眠慢波相的持续棘-慢波状态又称睡眠中癫痫性脑电持续状态(ESES),在国际癫痫分类中属于既有全身性发作、又有部分性发作类型。近年来研究表明CSWS并非一独立的癫痫综合征,而是可由许多癫痫发作类型所共有的脑电图改变。大量研究表明:睡眠慢波期大量持续棘慢波发放往往造成患儿行为、智能、认知和语言等的明显障碍或倒退。另外,2001年的癫痫发作分类对癫痫持续发作(癫痫持续状态)的分类见上述。

 完整全面的癫痫诊断包括:根据临床及EEG特征确诊是否为癫痫以及癫痫发作类型或癫痫综合征的类型;根据各种实验室或神经影像学等检查帮助明确癫痫的病因;根据患儿发育里程及精神发育评估,进行神经系统功能评价。

 1、临床资料 癫痫的诊断主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各种形式的发作,具突然发生、反复发作、自行缓解的特点。现病史应详细了解发作的特征,包括发作前诱因、先兆症状、发作的部位,发作的性质、发作的次数、发作时的意识情况、发作后的状况;以及既往发作史和用药史、家族史及发育里程的询问等;体格检查包括全身情况、特别是寻找与癫痫发作病因有关的特征,如特殊的外貌、皮肤各种色素斑(牛奶咖啡斑、皮肤脱失斑、头面部血管瘤)以及神经系统异常体征。

 2、脑电图检查 EEG检查对癫痫的诊断和分类有很大价值,可出现各种阵发性活动,如尖波、棘波、尖慢波、棘慢波、多棘波以及多棘慢波等。一般常规脑电图阳性率接近50%左右;加上过度换气,闪光刺激及睡眠脑电图诱发试验可提高20%阳性率;一些多功能脑电图描记仪,Hoter,脑电图仪,视屏智能化脑电图监测仪,观察与临床同步的痫性放电,使之阳性率提高至85%以上。做脑电图时注意,原服的抗癫痫药物不需停用,以免诱发癫痫发作;脑电图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癫痫,但仅有脑电图的痫样放电而无临床发作不能诊断为癫痫。

 3、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各种实验室检查或神经影像学检查帮助寻找癫痫的病因和评价预后。

 4、神经系统功能评价 在儿童癫痫的诊断中还应关注神经系统其他方面异常的诊断及全身各系统并发疾病的诊断。

 (1)发育商及智商的评估:了解有否精神运动发育迟缓。

 (2)各种诊断量表:如社会生活能力、儿童行为、情绪障碍、记忆量表等测定,发现心理及行为认知问题。

 (3)语言评估:有否言语延迟、发育性言语困难、发音或构音障碍。

 (4)视听觉功能检查:如视力、视野、视觉诱发电位、听力测试、耳蜗电位图等发现感知障碍。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指征。

病毒性脑炎引起的癫痫

一、药物治疗:专指西药的治疗。合理用药能使80%的癫痫病人的发作得到满意的控制,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坚持正规、合理用药原则,足剂量、足疗程,根据发作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药物治疗是癫痫病人首选的治疗方法,而对于那些难以用药物控制的顽固性和难治性癫痫病人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需有严格的手术指指征,明确而稳定的癫痫灶。  

二、手术治疗:当然,也有些癫痫患者经过长期的服用抗癫痫药物,仍然无法控制发作,这一类癫痫统称为难治性癫痫病。这种情况应该考虑手术治疗,一般包括开颅直视手术和立体定向手术。这种方法也是很多患者,愿意采用的,手术治疗方法,为通过进行手术去除患者体内,诱发癫痫病症的脑组织,切除其致痫区,有效避免癫痫疾病的发作。但手术治疗成功必须要,准确确定其致病区,且手术治疗需在,正规专业医院进行,以防止手术不当,对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伤。 

三、心理治疗:癫痫病的发作对患者心理上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大家一定要做好癫痫患者的心理治疗工作,帮助鼓励患者,不能让自己感到自卑,恐惧等负面情绪,否则会影响治疗效果,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四、饮食治疗方法:癫痫的饮食治疗主要指生酮饮食疗法。因此通过选用含脂肪比例高,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比例低的饮食配方使体内产生酮体,以模拟身体对饥饿的反应来治疗青少年癫痫等疾病。对于药物难以控制的青少年癫痫,可考虑试行生酮饮食治疗,家属必须严格在有条件的青少年癫痫中心开始治疗,并严格执行饮食方案。因为其本身需要一定的技术监测、也有一定风险,病人和家属请勿擅自实施。 

五、物理治疗:又称电刺激治疗,包括小脑电刺激术和迷走神经刺激术。适合青少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是一种辅助治疗。 

六、中医治疗:包括中药的方剂、单方、验方(偏方);针灸;推拿按摩;挂线等。

颠疯什么意思

癫痫,老百姓又习惯叫做羊颠疯,是一组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以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具有突然发生、反复发作的特点。癫痫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统计,癫痫的年发病率为50~70/10万,在我国,癫痫病患者约1000万左右。但其中约250万左右为难治性癫痫,而其中二分之一以上可以通过手术治疗。

一、癫痫的病因:

癫痫从病因上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癫痫指患者的脑部并未发现可以解释症状的结构变化或代谢异常,主要由遗传因素所致。

继发性癫痫病因复杂,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疾病以及全身性疾病所致,遗传也可能起一定作用。

继发性癫痫包括:

1. 脑部疾病原因

(1) 先天性疾病 如染色体异常、遗传性代谢障碍、脑畸形、先天性脑积水等

(2) 产前期和围产期疾病:产伤是婴儿期癫痫的常见原因。脑挫伤、水肿、出血和梗也能导致局部脑软化,若干年后形成痫灶。脑瘫病人也常伴发癫痫。

(3) 高热惊厥后遗症 常表现为颞叶癫痫

(4) 外伤后遗症

(5) 感染 见于各种细菌性脑膜炎、脑脓肿、肉芽肿、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炎、钩端螺旋体脑动脉内膜炎、HIV性脑病及脑寄生虫病(如猪囊虫、血吸虫、弓形虫等感染)。

(6) 中毒 如各种感染中毒性脑病等。

(7) 颅内肿瘤

(8) 脑血管病 脑血管畸形、脑卒中后、高血压脑病也可伴发癫痫。

(9) 营养代谢性疾病 维生素B1缺乏所致Wernicke脑病等。

(10) 遗传性疾病 如结节性硬化、神经纤维瘤病等

(11) 变性疾病 如多发性硬化、Alzheimer病和Pick病也可伴有癫痫。

2. 全身性疾病原因

(1) 代谢性疾病 如低血糖症、高血糖症、低血钙症、低钠血症、高钠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高渗状态、氨基酸尿症等。

(2) 营养性疾病 如儿童佝偻病、维生素B6缺乏症。

(3) 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结缔组织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脑病、神经白塞病以及结节性脑动脉炎等。

(4) 中毒 如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等,以及铅、汞、一氧化碳、乙醇等中毒。

(5) 药物 如异烟肼、茶碱、、阿密替林、丙米嗪、氯丙嗪、氟哌啶醇、甲氨喋呤环胞素A、苯丙胺等。

(6) 其它 某些药物撤除、中暑等。

二、癫痫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国际抗癫痫联盟(1981)痫性发作分类及临床表现要点

1. 部分发作(局部起始的发作) ①单纯部分性发作继发

(1) 单纯部分性发作(不伴意识障碍) ②复杂部分性发作继发

①有运动症状。 2.全面性发作(两侧对称性发作,

②有体感或特殊感觉症状。 起始时无局部症状)

③有自主神经症状。 (1)失神发作

④有精神症状。 (2)肌阵挛发作

(2) 复杂部分性发作(伴有意识障碍) (3)阵挛性发作

①先有单纯部分性发作,继有意识障碍。 (4)强制性发作

②开始即有意识障碍。 (5)强直—阵挛发作

a 仅有意识障碍。 (6)失张力性发作

b 自动症。 3.未分类

(3)部分性发作继发为全面性发作。

三、癫痫的诊断原则

(一) 确定是否是癫痫:

EEG是癫痫诊断最常用的一种辅助检查方法,40~50%癫痫病人在发作间歇期的首次EEG检查中可见到尖波、棘波、尖-慢波或棘—慢波等痫性放电。重复EEG检查和应用过度换气、闪光刺激、剥夺睡眠等激活方式,可提高痫样放电发生率。对诊断困难的病例应用电视录像-脑电同步监测系统有助于鉴别癫痫与非痫性发作,确定痫性灶及癫痫的正确诊断和分类,是提高癫痫诊断水平的重要手段。

此外,还需与假性癫痫发作(又称癔病性发作)、晕厥、偏头痛、低血糖症、发作性睡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鉴别。

(二) 区别特发性癫痫和症状性癫痫:

主要根据家族史、发病年龄、发作现象、有无神经系统体征、EEG以及辅助检查等情况综合判断。

(三) 寻找症状性癫痫的原因(包括鉴别脑部和全身性疾病)

通过病史采集、神经系统检查、各种生化检查及脑血管造影、CT、MRI等来查找病因。对于发病年龄在中年以上的患者,即使体检和EEG均未发现异常,也还不能完全排除症状性癫痫,尚需随访复查。

四 癫痫的外科治疗

目前,癫痫手术主要用于难治性癫痫和继发性癫痫。

难治性癫痫的诊断条件是:(1)癫痫病程在3~4年以上。(2)每月发作至少4次以上。(3)经长期、系统的多种抗癫痫药物治疗,即使在血液药物浓度监测下,也不能控制癫痫发作。(4)因癫痫发作频繁,严重致残,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者。

临床上对确定难治性癫痫条件认识并不一致,有的过分强调每月发作次数而忽视癫痫发作给病人带来生活和学习上的严重影响。有人认为每月平均一次以上的发作(如复杂部分性发作或继发全身性发作),就足以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就可以成为手术治疗的理由。

难治性癫痫是癫痫外科手术的主要适应征,同时要考虑到病人的年龄、智力发育、继发性癫痫以及有无全身性疾病。关于患者的手术年龄,多数主张早期手术,手术选择的最佳年龄是在12~50岁。因为儿童的致痫灶常常不稳定,定位困难(脑内有明确病灶者除外)。而50岁之后的手术治疗,即使不再发生癫痫,但脑部已有退行性变,因而手术效果差。智商在70以下,说明大脑已经受到严重损害,一般不宜手术。对于继发性癫痫,单纯的切除病灶通常可控制癫痫发作,并能减少抗癫痫药物用量,因此对继发性癫痫,如发现病灶,最好早期手术治疗。

癫痫外科的术前评估和对癫痫灶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是决定手术是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近年来神经影像(CT、MRI、DSA)、神经电生理(EEG、SEEG、ECOG、AEEG)、神经核医学(SPECT、PET)、脑磁图(MEG)和功能性核磁等的临床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对致痫灶的术前定位能力,大大促进了癫痫外科的发展。

癫痫外科地手术方式主要包括:颞叶切除术、前内侧颞叶切除术、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脑皮质切除术、聠胝体切开术、大脑半球切除术、多处软膜下横行纤维切断术、立体定向毁损术、迷走神经刺激术、丘脑刺激术和小脑刺激术等。

(一) 颞叶癫痫的外科治疗

颞叶癫痫又称精神运动性癫痫,是指起源于颞叶的有简单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或继发全身性发作特征的癫痫,约占癫痫总体的1/4~1/3。目前,颞叶癫痫是手术效果最好的一种癫痫。手术方式包括颞叶切除术、前内侧颞叶切除术、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导航下颞叶病灶切除术。外侧型颞叶癫痫多行颞叶切除术和前内侧颞叶切除术、内侧型者则多行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

手术指征:

(1) 术前脑电图、或24小时脑电监测提示致痫灶位于一侧颞叶者。

(2) 术前CT、MRI、或SPECT、PET等检查证实在一侧颞叶或颞叶内侧面有比较明显的致痫灶存在者。

(3) 临床表现为比较典型的复杂的部分性发作、且发作前有比较典型的先兆,如腹部异气上升感、幻嗅、幻味等,同时伴有对侧肢体或面部局限性抽搐者。

(4) 术前检查发现颞叶区域器质变、且有可能引起癫痫发作的病人。

该手术的显效率在90%左右。手术疗效取决于术前定位和切除程度。

治疗癫痫病最好的药是什么呢

很多患者咨询这样的问题。专家介绍说,治疗癫痫有很多药物,适合自己病情的就是最好的,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癫痫病在用药的时候还存在很多的误区,患有癫痫病的朋友在用药时要注意。下面专家就给大家介绍疗癫痫最好的药是什么。?对于大部分的癫痫患者来说,中药是首选。因为中药不仅作用于脑神经,而且兼顾脏腑,更有利于病因的祛除。癫痫治疗的巩固期,中药在治疗上有明显优势。以调理中和、补益为目的,它能使患者再不中断治疗的前提下,尽快恢复体能,增加机体抗病能力。中医治疗癫痫病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有药物、针灸疗法、饮食疗法、贴敷疗法、气功疗法等。选择中药治疗癫痫病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将药物的副作用减少到最小。患者对药物进行癫痫病的治疗长期性、规律性和系统性认识不足,在病情得到控制后,即随意停止服用药物,或减少剂量,从而导致癫痫发作加重,甚至成为癫痫持续状态,危及生命。专家认为,癫痫患者停药有严格的指征,只有在癫痫发作完全控制3-5年以后,脑电图基本正常了,才有可能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停药,减药的过程至少在半年以上,症状性癫痫患者可能不适合停药。?药物治疗癫痫是普遍的方法,关于癫痫病的用药知识就给大家介绍这么多,相信会给大家的治疗带来帮助。

脑电图检查有何临床意义?

脑电图是诊断癫痫最为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人发作是不是癫痫,尤其是对那些不典型发作或相似发作的疾病,可以帮助鉴别诊断。临床上许多疾病,如呼吸暂停、运动障碍、晕厥、心律失常、睡眠障碍、偏头痛以及各种神经症,有时极像癫痫发作,凭借脑电图检查,往往可以作出准确的诊断。不仅如此,脑电图对抗癫痫药物的选择、剂量调节、停药指征方面也有一定参考意义,同时还有助于癫痫预后的估计。仔细分析脑电图,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癫痫发作的具体类型,以便选择正确合理的治疗方案,帮助判定抗痫药物治疗的效果。如果考虑外科手术治疗,脑电图可协助定位切除病灶并作为术后观察治疗效果之手段。  据各国学者的资料统计,癫痫时脑电图的阳性率都不一致,但一般认为其阳性率可达到 40%-50% 。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癫痫的脑电图研究已不仅限于常规的脑电图检查,各种癫痫电图诱因试验的应用与改进,已使癫痫脑电图诊断率从 50% 左右提高到 80%-90% 。近几年来,由于电极技术的应用,对观察和了解单细胞癫痫放电现象和揭示癫痫放电的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皮质和深部电极的应用,能准确地定位癫痫病灶,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条件。电子计算机及电视面像技术的应用,已将脑电图发展到自动化、快速化、时空定量化彩色直观的水平。近年来的动态脑电图磁带记录系统,遥测电视录像系统及多导无线电遥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可直接记录和观察癫痫发作及昼夜的脑生物电变化,为癫痫诊断、鉴别诊断和癫痫脑电图研究,以及癫痫放电发生机制的研究等提供了更科学更方便的手段。当前,癫痫脑电图的诊断率已提高到接近 100% 的水平,因此脑电图的检查在癫痫的诊断和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头痛的分类和A级证据药物,你需要学习一下。不要误认。

为方便诊断与治疗,临床上我们通常把头痛分为如下几类:

(1)神经性头痛:主要由于精神、情绪因素或各种压力引起的头痛,如常见的神经官能症性头痛、癔病性头痛、抑郁症性头痛、紧张性头痛(也称肌收缩性头痛)、焦虑症引起的头痛等,这类头痛多伴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如心慌、气急、焦虑不安、失眠健忘等症状。这类头痛病程漫长,成年累月,头痛的时间多余不痛的时间,但头痛程度为轻、中度痛。祥见神经性头痛网页。

(2)偏头痛:也就是一种血管性头痛。偏头痛是一组常见的头痛类型,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生的偏头痛或双侧头痛为特征。约60%的患者有家族病史,成年以后起病者,阳性家族史较少。患病率占人口10%以上,女性多于男性。发作频率不定,每年一至数次到每月一至数次不等。偏头痛除遗传因素外,尚与脑血流、血小板和生化因素、饮食、内分泌因素等有关,并且情绪紧张、饥饿、缺少睡眠、噪声、强光以及气候变化等,均可诱导发作。根据其表现主要可分为典型偏头痛、普通偏头痛和特殊类型三种。典型偏头痛是最常见的类型,也伴有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等;特殊类型偏头痛又包括眼肌瘫痪型、偏瘫型、基底动脉型等。祥见偏头痛网页。

(3)丛集性头痛:也称组织胺性头痛,是一种表现为眼眶和头部疼痛的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它与偏头痛虽有共同之处,但也有更多的不同点:本症主要见于男人,发病年龄较晚,多在30~50岁间。而且头痛无先兆。头痛突然开始,为一连串密集的头痛发作,多从一侧眼窝及其周围开始,向同侧颞顶部及耳鼻扩散,也可扩散至枕、顶部;疼痛为钻痛或搏动,特殊的剧烈,在头痛达高峰时病人往往烦躁不安,不能安静地坐或卧,只是苦恼地来回走动。头痛时部分病人有同侧眼结膜充血、流泪、鼻塞和流涕、面部潮红、眼睑浮肿,以及恶心、厌食、畏光等。少数人(20%)可出现同侧Horner's征(眼裂变小、眼球内陷、瞳孔缩小及同侧面部无汗)。午睡后和凌晨发作最常见,可使病人从睡眠中痛醒。每次头痛持续的时间半小时至2小时,然后很快消失,多数能马上恢复头痛前的工作。在头痛发作期间几乎每日发作1至数次,时间和部位部很固定,如此连续数周至数月;经过数月或数年的缓解期后可再发作,也常在原来的一侧。头痛发作偶尔可以连续1至数年,则称为慢性丛集性头痛。

(4)脑外伤后头痛:头痛是其主要症状,但还有头昏、疲乏、失眠、精神紧张、容易激动、注意力不能集中和记忆力减退。头痛多在受伤的一侧,可以伴有触痛。头痛的性质可以是搏动性,也可为重压感,多为持续性痛,而且常为精神因素、体力劳动、声,响和亮光等刺激所加强。病人的表现很象一个激动的抑郁症病人。头痛的剧烈程度以及持续的时间与头部损伤的程度并无平行关系。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脑电图、CT和MRI扫描均无异常发现。可能与惊吓、恐惧、思想顾虑等有关。

(5)儿童头痛:儿童的反复发作性头痛,主要有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肌收缩性头痛,另外还有脑外伤后头痛、鼻窦炎性头痛、脑肿瘤、儿童癫痫、视力下降引起的头痛等,但以全身性疾病所致头痛较多见,祥见儿童头痛网页。

(6)慢性每日头痛:慢性每日头痛(chronic daily headache)简称CHD ,是指头痛频繁发作每月超过15天,每天头痛持续4小时以上。分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CHD是指每月头痛超过15天而没有器质性或系统性疾病,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欧洲及亚洲总人口的4-5%患原发性CHD,慢性紧张性头痛(即神经性头痛)占CHD的首位,而到诊所就诊的主要是慢性血管性偏头痛,祥见有关章节。继发性CHD是指病人患有器质性疾病如脑瘤、发热等疾病,不属本站讨论的范围。

(7)其他类型的器质性头痛:

脑溢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头痛:突发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及意识障碍者,有脑溢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之可能,多见于中老年人。

青光眼引起的头痛:其头痛部位多在眼眶的上部或眼球周围,并常伴有视力障碍。

脑瘤引起的头痛:为钝性头痛、渐进性加重,伴恶心、呕吐、复视等颅内压 增高表现者,要警惕脑瘤的可能。

三叉神经痛:一侧面部闪电样剧烈疼痛者,常常是三叉神经痛的特征。

其他原因所致:如良性咳嗽性头痛、冷刺激性头痛以及与性活动有关的“性头痛”等,这些头痛多与环境、精神或情绪因素有关.

治疗药物

①特异物

A曲坦类(5-HT1b/1d受体激动剂):那拉曲坦、Rizatriptan、舒马坦、佐利曲坦等药安全有效,是无禁忌症的中重度偏头痛发作的首选药(A级);非特异物疗效差、无禁忌症的偏头痛患者可首选该类药(C级);伴恶心呕吐的偏头痛患者可鼻内/皮下给予舒马坦(C级)。

B麦角碱类:二氢麦角胺(Dihydroergotimine,DHE)鼻喷剂安全有效,首选用于中重度偏头痛发作的治疗(A级);DHE肌注/皮下可用于中重度偏头痛发作,(DHE+止吐剂)静推可用于重度偏头痛发作的治疗(B级);DHE皮下/静推/肌注/经肛给药可治疗伴恶心呕吐的偏头痛发作(C级),DHE皮下/肌注/经肛给药可用于非特异物治疗效果差的任何偏头痛患者(C级);麦角胺口服/经肛给药或联用咖啡因可治疗某些中重度偏头痛发作(B级)。

②非特异物

A止吐药:口服止吐药是偏头痛治疗的辅助药物(C级);胃复安肌注/静推可单用于缓解头痛(B级);甲哌氯丙嗪经肛给药可作为伴恶心呕吐偏头痛发作的辅助药物(C级),甲哌氯丙嗪肌注/静推/经肛给药、氯丙嗪静推均可用于某些中重度偏头痛发作(B级);5-HT3受体阻断剂单用于偏头痛发作无效(B级),但可用于控制偏头痛发作时的恶心、呕吐症状(C级)。

B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SAIDs或其咖啡因复合物口服是轻中度偏头痛发作和既往使用有效的重度偏头痛发作的一线药物(A级);对乙酰氨基酚可治疗偏头痛发作(B级);不宜单用扑热息痛治疗偏头痛发作(B级);酮咯酸肌注在医生指导下可用于偏头痛发作(C级)。

C含异丁巴比妥的止痛剂:由于成瘾性、撤退反应及药源性头痛等不良反应,临床要限制使用或遵医嘱使用该类药(B级)。

D阿片类止痛剂:肠外阿片类或口服阿片类止痛剂联用其它药物可治疗无禁忌症的偏头痛发作,如布托啡诺鼻喷剂用于治疗偏头痛发作(A级);在权衡了强力镇静和药物过度使用的风险后,肠外阿片类药物可作为偏头痛发作的应急药物(B级),如布托啡诺作为偏头痛的应急药物(C级)。由于临床广泛使用布托啡诺,必须警惕药物过量和依赖性等问题。

E其它药物:单用异辛烯胺或异辛烯胺联用其它药物可控制轻中度偏头痛发作(B级);皮质类固醇(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可用于偏头痛持续状态(C级);目前利多卡因经鼻给药/静推治疗偏头痛发作的证据不足(B级)。

③偏头痛发作期治疗药物证据及推荐表(见表3,表4)。

表3 偏头痛发作期治疗药物证据表

药物

证据级别

统计学效能

临床效能

副作用

使用范围

曲坦类药物:

舒马曲坦PR

A

+ + +

+ + +

偶见

需非口服给药的中重度及非阿片类药无效的稍轻的偏头痛患者

曲坦类口服药:

中重度及非阿片类药无效的稍轻的偏头痛患者

那拉曲坦

A

+ +

+ +

罕见

Rizatriptan

A

+ + +

+ + +

偶见

舒马曲坦

A

+ + +

+ + +

偶见

佐利曲坦

A

+ + +

+ + +

偶见

舒马曲坦SC

A

+ + +

+ + +

常见

麦角类药物:

DHE IV

B

+ +

+ + +

常见

低复发率的患者

DHE SC/ IM

B

+ + +

+ + +

偶见

同曲坦类口服药

DHE IV +止吐剂

B

+ + +

+ + +

常见

偏头痛持续状态急救药

DHE PR

A

+ +

+ +

偶见

同曲坦类口服药及低复发率的患者

麦角胺

B

+

+ +

常见

某些中重度偏头痛发作

麦角胺咖啡因

止吐剂:

氯丙嗪IM/ IV

C/ B

+ +

+ +

轻中度

偏头痛发作的辅助药物

胃复安IM

B

+

+

偶/常见

同上

胃复安PR/ IV

B

+ +

/ + +

同上

同上

甲哌氯丙嗪

IV/ IM是急诊一线辅助治疗药物, PR也是辅助治疗药物

PR/ IM

B

+ + +

+ / + +

偶见

IV

B

+ + +

+ + +

常见

NSAIDS和其它非阿片类

止痛药:

扑热息痛

B

0

+

罕见

妊娠期偏头痛

酮咯酸IM

B

+

+ +

罕见

急诊用药

口服NSAIDS :

偶见

轻中度偏头痛发作的一线药物

阿司匹林

A

+ +

+ +

二氯胺苯乙

B

+ +

+ +

酸钾

氯联苯丙酸

B

+

+ +

异丁苯乙酸

A

+ +

+ +

萘普生

B

+

+ +

萘普生钠

A

+ +

+ +

止痛药联合应用:

扑热息痛,阿司

A

+ + +

+ + +

一线用药

匹林,咖啡因

巴比妥类药物:

异丁巴比妥,

C

+ + +

偶见

偶尔、限制用于中

ASA ,咖啡因

重度头痛发作

异丁巴比妥,

B

+ +

+ + +

ASA ,咖啡因,可待因

阿片类药物:

布托啡诺NS

A

+ + +

+ + +

常见

限量用于中重偏头痛

联合应用口服阿片类药:

可待因,

A

+ +

+ +

偶见

同上

扑热息痛

肠外阿片类药:

B

+ +

+ +

常见

限量用于头痛急救治疗

布托啡诺IM

IM/ IV

美散痛IM

其它药物:

皮质类固醇:

C

+

+ +

罕见

偏头痛持续状态

IV +止吐剂

地塞米松

氢化可的松

异辛烯胺复合物

B

+

+ +

罕见

轻中度头痛发作

利多卡因IN

B

+ +

常见

待定

注:分别参考表1 、2 、7 、8 对证据级别、研究级别、统计学效能、临床效能的解释; ? = 不知道; PR = Per rectum ,经肛给药; SC = Subcuta-neous ,皮下给药; NS = Nasal Spray ,鼻雾剂; IN = Intra nasal ,经鼻给药; NSAIDS = Nonsteroidal anti - inflamatory drugs ,非甾体抗炎药; ASA

= Acetylsalicylic acid ,乙酰水杨酸钠;

表4 偏头痛发作期治疗药物推荐表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特异物:

扑热息痛+可待因PO

异丁巴比妥,阿司匹林, +可待因PO

扑热息痛PO

地塞米松IV

那拉曲坦PO

异丁巴比妥,阿司匹林,咖啡因+可待因PO

麦角胺PO

氯丙嗪IM

氢化可的松IV

Rizatriptan PO

布托啡诺IM

麦角胺+咖啡因

格拉司琼IV

舒马曲坦

氯丙嗪IV

灭吐灵IM ,PR

利多卡因IV

SC ,IN ,PO

佐利曲坦PO

二氯胺苯乙酸钾PO

二氢麦角胺SC

麦角胺+咖啡因+

,IM ,IV ,IN

戊巴比妥+ Bellafoline PO

二氢麦角胺IV +止吐剂

氯联苯丙酸PO

非特异物:

异辛烯胺复合物

扑热息痛,

PO

阿司匹林, +

酮咯酸IM

咖啡因PO

利多卡因IN

阿司匹林PO

IM ,IV

布托啡诺IN

美散痛IM

异丁苯乙酸PO

胃复安IV

萘普生钠PO

萘普生PO

甲哌氯丙嗪IV

甲哌氯丙嗪IM ,PR

注:1 组:至少有2 个RCT 证实有效;2 组:至少有1 个RCT 证实有效;3 组:各临床研究结论不一致甚至相互

矛盾;4 组:已证实无效;5 组: 现有证据不够充分。

2.3 偏头痛的药物预防

2.3.1 目标

降低头痛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缩短发作期;增强患者对发作期治疗的敏感性;改善功能,减少致残。

2.3.2 考虑药物预防治疗的指征

(1)进行发作期治疗后,偏头痛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2)偏头痛发作频繁者;(3)过度使用、禁忌使用发作期治疗药物者,发作期治疗药物无效者;(4)发作期治疗副反应大者;(5)治疗和预防的费用问题;(6)患者的选择;(7)罕见类型偏头痛:偏瘫型偏头痛、基底型偏头痛、偏头痛性脑梗。

2.3.3 原则

(1)选药:首选确实有效的药物;坚持低剂量、渐增治疗原则;每一药物试用2至3月,充分判断其临床疗效;避免干扰用药(过度使用急性期治疗药物);首选长效制剂。

(2)疗效评价:利用头痛日记监测患者头痛变化,头痛完全缓解3~6月后方可减药或停药。

(3)合并症的用药:有些合并症(卒中、心梗、雷诺氏现象、癫痫、情绪失调、焦虑等)可能是治疗的机会,同时也可能限制治疗药物的选择,选药时要充分考虑。伴合并症的用药原则如下:尽量选用对偏头痛和合并症均有效的药物;不选用合并症的禁忌药物;确保合并症的治疗药物不诱发/加剧偏头痛;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应尽量选用对胎儿副作用小的药物治疗妊娠或即将妊娠的患者。

(4)偏头痛预防物证据及推荐表(见表5,表6)。

表5 偏头痛预防物证据表

药物

证据级别

统计学效能

临床效能

副作用

分组

抗癫痫药:

卡马西平

B

+ +

0

偶/常见

5

二丙戊酸钠/丙戊酸钠

A

+ + +

+ + +

偶/常见

1

加巴喷叮

B

+ +

+ +

偶/常见

2

妥泰

C

+ +

偶/常见

3

抗抑郁药:

三环类抗抑郁药:

阿咪替林

A

+ + +

+ + +

常见

1

去甲替林

C

+ + +

常见

3a

普洛替林

C

+ +

常见

3a

多虑平,丙咪嗪

C

+

常见

3a

选择性5 -HT再摄取抑制剂(SSRI) :

氨苯氯丙胺

B

+

+

偶见

2

氟伏沙明

C

+

偶见

3a

Paroxietine

C

+

偶见

3a

瑟特灵

C

+

偶见

3a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苯乙肼

C

+ + +

常见

3b

其它抗抑郁药:

C

+

偶见

3a

氨苯丙酮

Mirtazepine

氯哌三唑酮

β受体阻断剂:

氨酰心安

B

+ +

+ +

罕/偶见

2

美托心安

B

+ +

+ + +

罕/偶见

2

萘羟心安

B

+

+ + +

罕/偶见

2

心得安

A

+ +

+ + +

罕/偶见

1

噻吗心安

A

+ + +

+

罕/偶见

1

钙通道阻断剂:

硫氮唑酮

C

0

罕/偶见

3a

尼莫地平

B

+

+ +

罕/偶见

2

异搏定

B

+

+ +

罕/偶见

2

NSAIDs :

阿司匹林

B

+

+

罕见

2

苯氧苯丙酸

氟氧苯丙酸

甲灭酸

异丁苯乙酸

C

+

罕见

3a

酮苯丙酸

B

+

+

罕见

2

萘普生/萘普生钠

B

+

+

罕见

2

5 -HT受体阻断剂:

赛庚啶

C

+

常见

3a

二甲麦角新碱

A

+ + +

+ + +

常见

4

其它药物:

Feverfew

B

+ +

+

罕见

2

镁剂

B

+ +

+

罕见

2

VitB2

B

+ + +

+ +

罕见

2

注:分别参考表1 、2 、7 、8 对证据级别、研究级别、统计学效能、临床效能的解释;参考表6 对分组的解释; ? = 不知道;PR = Per rectum ,经

肛给药; SC = Subcutaneous ,皮下给药; NS = Nasal Spray ,鼻雾剂; IN = Intra nasal ,经鼻给药; NSAIDS = 非甾体抗炎药; ASA = 乙酰水杨酸钠。

表6 偏头痛预防物推荐表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阿咪替林

β受体阻断剂:

A :抗抑郁药:

二甲麦角新碱

醋丁酰心安

二丙戊酸钠

氨酰心安

氨苯丙酮

卡马西平

心得安

美托心安

多虑平

盐酸氯丙咪嗪

噻吗心安

萘羟心安

氟伏沙明

氯硝安定

钙通道阻断剂:

丙咪嗪

盐酸可乐定

尼莫地平或异搏定

Mirtazepine

消炎痛

NSAIDs :

去甲替林

尼卡地平

阿司匹林

Proxetine

心痛定

苯氧苯丙酸

普洛替林

心得静

氟氧苯丙酸

瑟特灵

酮苯丙酸

氯哌三唑酮

甲灭酸

文拉法辛

萘普生

其它抗抑郁药:

萘普生钠

赛庚啶

氨苯氯丙胺

硫氮唑酮

加巴喷叮

异丁苯乙酸

其它药物:

妥泰

Feverfew

B : (有副作用的药物)

镁剂

苯乙肼

VitB2

注:1 组:证据充分,高效,有轻~中度副作用;2 组:证据不够充分或疗效低于第1 组,有轻~中度副作用;3 组:有效性基于美国神经病学院

成员一致性意见的药物;4 组:证据充分,中~高度有效,但有明显副作用;5 组:与安慰剂疗效相近的药物。

2.4 非药物防治

2.4.1 非药物防治原则

非药物治疗包括行为治疗和物理治疗。行为治疗包括放松治疗、生物反馈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物理治疗包括针灸、颈部操、运动等治疗。多数偏头痛患者在进行正规药物治疗前均希望试行非药物治疗,故美国头痛联盟建议以下患者可考虑非药物防治:(1)患者的选择;(2)药物耐受不良;(3)有药物禁忌者;(4)药物疗效欠佳或无效者;(5)即将妊娠、妊娠以及哺乳期患者;(6)频繁、过量、长期使用止痛剂者;(7)持续的头痛源性紧张焦虑者。

2.4.2 非药物防治的推荐意见

行为/物理治疗主要用于头痛的预防,而非减轻头痛发作期症状,故临床常与药物合用以预防偏头痛复发。美国头痛联盟建对偏头痛行为/物理治疗建议如下:(1)推荐放松治疗、放松治疗加热/电等生物反馈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用于预防偏头痛复发,但具体患者选用哪一种方法更好尚缺乏证据(A级);(2)联合药物和认知行为治疗较单用药物更佳(B级);(3)目前催眠、针灸、颌面矫形、高压氧等物理治疗防治偏头痛的证据不足。

3 结论

偏头痛循证指南是有关偏头痛神经影像学检查作用、干预措施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推荐意见,绝大多数推荐意见有据可依,令人信服。

美国头痛联盟声明:偏头痛循证指南是美国神经病学院的偏头痛诊治系列教育材料之一,其建议是对现有证据进行系统评价后给出的。该指南不排斥其它合理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推荐意见,也不排斥其它科学的指南制定方法。具体患者的治疗应由医患双方根据具体情况与指南建议综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