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钩藤饮简介

天麻钩藤颗粒治疗癫痫-天麻钩藤颗粒能治失眠吗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组成 5 功用主治 6 天麻钩藤饮的用法用量 7 方解 8 运用 9 现代适应证 9.1 高血压 10 天麻钩藤饮的药理作用 10.1 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10.2 对心脏、血管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10.3 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0.4 对代谢功能的影响 10.5 参考资料 11 歌诀 12 出处 13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天麻钩藤饮 1 拼音

tiān má gōu téng yǐn

2 英文参考

tianma gouteng drink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天麻钩藤饮记载于《杂病证治新义》,其组成为天麻9g、钩藤(后下)12g、石决明(先煎)18g、栀子9g、黄芩9g、川牛膝12g、杜仲9g、益母草9g、桑寄生9g、夜交藤9g、朱茯神9g,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功效。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本方是治疗肝阳偏亢、肝风上扰的有效方剂。实验研究本方有降压作用[1]。现代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者。

天麻钩藤饮各味药具有一致的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对大脑及神经细胞具有调节和保护作用;具有显著的降血压、抗凝、抗血栓作用,同时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保护心肌细胞;同时又具抗炎、抗氧化、降血脂作用,对免疫功能有调节和促进作用,因此对肝阳上亢、肝风上扰证型高血压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和预防并发症的作用。[2]

4 组成

天麻、钩藤、生石决明、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1]。

天麻9g、钩藤(后下)12g、石决明(先煎)18g、栀子9g、黄芩9g、川牛膝12g、杜仲9g、益母草9g、桑寄生9g、夜交藤9g、朱茯神9g[3]

天麻,钩藤,生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4]。

5 功用主治

《杂病证治新义》方之天麻钩藤饮功能平肝息风,清热安神[1]。治肝阳上亢化热生风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眼花,震颤失眠,甚或半身不遂,舌红脉弦数等症;近代也用于高血压病属阴虚阳亢者[1]。

天麻钩藤饮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功效。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3]。症见头痛,头胀,耳鸣,眩晕,失眠,多梦,或半身不遂,口眼?斜,舌红,苔黄,脉弦[3]。

主治暴盲(肝风内动之偏阳亢动风者)、风牵偏视[5]。

6 天麻钩藤饮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1]。

7 方解

天麻钩藤饮方中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平肝息风为主;辅以栀子、黄芩清热,牛膝引血下行,桑寄生、杜仲补益肝肾,以潜肝阳而息风[1]。夜交藤、朱茯神养心安神[1]。

天麻钩藤饮以天麻、钩藤、石决明为主,平肝潜阳;黄芩、山栀清肝火;牛膝、益母草活血通络,引血下行;杜仲、桑寄生补肝肾;夜交藤、茯神安神宁心,全方重在平肝潜阳熄风[5]。

天麻钩藤饮主治为肝肾不足、火热上扰的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治以平肝熄风为主,配合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为法[3]。方中天麻、钩藤具有平肝熄风之效,用以为君[3]。石决明性味咸平,功能平肝潜阳、除热明目,与天麻、钩藤合用,加强平肝熄风之力;川牛膝引血下行,共为臣药。栀子、黄芩清热泻火,使肝经之热不致上扰;益母草活血利水;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朱茯神安神定志,均为佐药[3]。合而用之,共成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剂[3]。

8 运用

天麻钩藤饮是治疗肝阳偏亢、肝风上扰的有效方剂[3]。以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为证治要点[3]。

加减法:若肝阳亢盛者,加生白芍、珍珠母;偏于风盛者,可酌加龟板、鳖甲、牡磁石等;偏于火盛者,加龙胆草、夏枯草等[3]。

天麻钩藤饮现代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者[3]。

9 现代适应证

[6]:

适应证: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者。

9.1 高血压

高血压一般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一般所说高血压病是指原发性高血压,它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常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精神紧张、超负荷脑力劳动、高盐、低钙、高蛋白饮食以及饮酒等有关。发病机理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认识,目前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一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亢进,导致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血管紧张素等各种神经递质浓度及活性异常,使周围小动脉紧张性增加,阻力增强;二是肾性水钠潴留如肾小球病变等导致周围血管阻力增强;三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导致周围小动脉收缩;四是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如钠泵、钙泵活性降低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内Na+、Ca2+增高,导致血管阻力增强;五是胰岛素抵抗导致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进而肾水钠重吸收增强,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从而导致血压升高。主要病变为初始小动脉紧张性增高,继而小动脉壁肥厚、管腔变窄,以致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导致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梗、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视网膜动脉痉挛、渗出和出血、肾小球动脉纤维化和硬化而发生肾功能衰竭。

10 天麻钩藤饮的药理作用

[7]

10.1 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君药天麻能明显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其所含天麻素可明显降低谷氨酸造成的神经细胞亡率,减少乳酸脱氢酶的漏出,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天麻可维持神经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LPO生成,明显减轻神经元损伤程度,从而保护脑细胞,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天麻乙醇提取物部分大剂量可减少全脑缺血引起的CA1区海马趾神经的损伤,天麻注射液以及所含天麻多糖、香草醇、香草醛等多种成分均有镇静、镇痛作用,延长水合氯醛及戊巴比妥的催眠时间,与柳贲妥钠有协同作用;香草醛等能有效地抑制脑部癫痫放电,抑制杏仁核点燃效应的全身阵挛发作,显著改善脑电活动,产生抗癫痫作用;天麻醇提取物还有抗眩晕作用;天麻甲醇提取物部分可抑制γ氨基丁酸转氨酶水平降低,使脑中因惊厥升高的过氧化物水平恢复正常;天麻可抑制中枢神经末梢对DA、NA的重摄取和储存,从而使脑内DA、DN含量降低;天麻在体内先分解为天麻苷元,而天麻苷元与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结构相似,能与天麻内苯二?受体结合而发挥镇静、安神、抗惊厥等作用;天麻可通过中枢不同区域的儿茶酚胺含量而制止癫痫发作,改善大脑皮层功能状态,促进学习和记忆功能;天麻素可维持神经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LPO生成,明显减轻神经元损伤程度,从而保护脑细胞,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钩藤以及其所含的吲哚类生物堿像天麻一样通过调节中枢多巴胺系统而具有显著的镇静作用,钩藤甲醇提取物能有效地保护脑缺血对海马CA1区神经元所造成的损伤;钩藤堿能降低脑内NO生成,增加缺血再灌注大脑组织中SOD、乳酸脱氢酶的活性,降低NO和MDA的含量,从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脑起到保护作用;钩藤水提取物以及所含氧化吲哚堿通过阻止Ca2+内流能对抗谷氨酸诱发的神经细胞亡;其所含逢籽嗪甲醚通过对5羟色胺神经元系统5HT2A受体的阻滞和兴奋5HT1A受体而可抑制抽搐反应。臣药石决明虽然文献无对神经系统功能记载,但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牛黄酸等营养物质,特别是含有大量的常量及微量元素如钾、钠、钙、锌、镁、铜、铁、铬、钛、锰、镍、锶等,这些元素在维持神经、内分泌代谢、免疫及心血管功能等多方面上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详见镇肝熄风汤一节)。牛膝及其所含的牛膝总皂苷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且作用强度与剂量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佐药栀子醇提取物及所含熊果酸具有镇静和降温解热作用,其所含京尼平苷具有镇痛作用。黄芩煎剂能加强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而具有镇静作用,同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使梗面积缩小。益母草能降低脑组织中的过氧化脂质,对神经肌肉有阻滞作用。杜仲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从而协调全身神经、内分泌及代谢的功能。夜交藤及朱茯神均具有镇静、催眠作用。

可见该方剂所有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的药味均具有一致的镇静、镇痛作用,特别是君药除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外还对脑功能及神经系统进行调节和保护作用。

10.2 对心脏、血管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君药天麻及其所含的天麻素能促进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增强心肌细胞的抗损伤作用,降低外周血管、脑血管、冠状动脉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血压,使血流加快,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花生四烯酸诱发的急性肺血栓的亡率;拮抗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降低心肌及血清LPO及MDA水平,缩小心肌梗体积,对心肌细胞变性、坏、中毒性损伤有保护作用。钩藤所含钩藤堿及异钩藤堿通过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阻滞交感神经及神经节,抑制末梢神经递质的释放等具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且重复给药无耐受现象,对自发性、肾性高血压均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同时钩藤堿能明显抑制花生四烯酸、胶原、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TXA2及ADA生成,抑制血小板因子Ⅳ释放,对肺血栓、脑血栓以及静脉血栓均有对抗作用;同时钩藤还能抑制房室传导,抑制心肌细胞自律性,抑制异位节律点,具有明显抗心律失常作用。臣药牛膝大剂量对心肌收缩力也有抑制作用,但可明显扩张血管而降低血压,同时可兴奋呼吸中枢;牛膝煎剂可使凝血酶原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血浆复钙时间明显延长,使高低切变率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降低,从而具有显著的抗凝作用。佐药栀子通过增强延髓副交感神经中枢紧张度而具有持久的降血压作用,栀子中低分子量成分能 *** 内皮细胞增殖,从而对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修复,同时能显著增加内脏血流量。黄芩的多种制剂及多种不同的给药途径,通过抑制血管运动中枢,直接扩张血管,以及抑制血管感受器,对多种动物具有显著的降血压作用,同时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黄芩的多种成分如黄芩素、汉黄芩素等可抑制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花生四烯酸及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等;黄芩可通过拮抗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升高SOD、GSHPx,抑制心肌细胞钙超载等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具有保护效应;同时黄芩苷对抗异丙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诱发的心肌缺血,增加冠脉血流量,抑制心肌收缩力,使心肌耗氧量减少。益母草能明显抑制血中及心肌组织中MDA产生,保护SOD、GSHPx、ATP酶的活性,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心肌内Ca2+超载和心肌酶的逸出,从而对心肌细胞结构及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同时益母草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冠脉血流量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心肌的损伤,对缺血过程中升高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及血浆纤维蛋白原、二磷酸腺苷及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均能使之降低,因而具有显著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同时益母草煎剂可使血栓形成时间延长、长度缩短、重量减轻,还可使血小板计数减少,聚集功能减弱,凝血酶原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使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杜仲煎剂及其所含右旋松脂酚双葡萄糖苷具有快速而持久的降血压作用,同时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从而协调全身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功能,使机体机能恢复正常。桑寄生水浸液具有降血压作用,其注射液能明显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并能拮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对心脏收缩力先抑制后增强,同时有利尿作用,从而可减轻心肌前负荷。

由此可以看出该方剂对心血管、血液流变学具有一致性的显著的降血压、抗凝、抗血栓作用,对心脏均能增加冠脉血流,减少心肌耗氧量,对心肌细胞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10.3 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君药天麻注射液对5HT、前列腺素E2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能显著抑制,同时对炎性水肿也能消除;天麻注射液可使血中SOD及GSHPx活力明显增高,并能降低MDA水平,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同时天麻多糖能增强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以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臣药牛膝能明显提高血中SOD及GSHPx活性,降低LPO,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牛膝煎剂可显著提高脾脏、胸腺指数,显著增加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及吞噬百分率;促进红细胞免疫功能,对体液免疫功能也有显著的增强作用,再加之能改善微循环,从而具有抗炎消肿作用。佐药栀子具有抗炎作用,对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水肿及肉芽组织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黄芩及其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对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多个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从而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黄芩新素Ⅱ、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素等均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抑制PGE及LT的生成与释放,从而抑制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水肿和渗出,抑制WBC的趋化作用;黄芩素、汉黄芩素、黄芩苷均能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黄芩苷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比甘露醇更强,在体内黄芩苷与Cu2+、Zn2+通过螯合形成黄芩苷铜、黄芩苷锌,二者对自由基清除能力比黄芩苷还强;黄芩苷能明显降低肝中MDA的含量,对巨噬细胞具有双相调节作用,即低剂量促进淋巴细胞增殖,高剂量则抑制之;对淋巴细胞也具双相调节作用,即低剂量促进淋巴细胞增殖,高剂量则抑制之;黄芩苷能明显改善缺血性心力衰竭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益母草与山楂1:1配伍制成合剂可明显提高GSHPx、SOD活性,使血中LPO下降,具有抗氧化作用,同时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杜仲煎剂醇提取液能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具有抗氧化损伤作用;杜仲水煎剂还能抑制迟发性超敏反应,增强巨噬细胞功能,提高外周血T细胞百分比,拮抗氢化可的松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

由此可见该方剂各味中药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是一致的,对免疫功能的促进调节功能也是一致的。

10.4 对代谢功能的影响

黄芩素可降低血清三酰甘油,使肝中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降低,并能增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桑寄生具有明显的降低高脂血症者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的作用。夜交藤醇提取物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者血清中总胆固醇,使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比值极明显升高,抑制动脉硬化形成。

10.5

三叉神经怎样才能治愈?

三叉神经是支配颌面部的感觉与运动功能的主要脑神经之一。三叉神经痛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的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间歇期无症状。病程呈周期性发作,疼痛可自发,也可因刺激扳机点引起。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员无论病程长短,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口服卡马西平治疗有效。三叉神经痛应注意与下列疾病相鉴别:牙痛和其他牙源性疾患、鼻旁窦炎、偏头痛、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舌咽神经痛、非典型面部神经痛。

参考资料:

三叉神经痛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二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的、短暂的剧烈疼痛,无三叉神经损害的体征,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

本病多见于女性,常在40岁以上发病。绝大多数为单侧性,个别病例为双侧性。疼痛发作突然,常从面颊、上颌或舌前部开始,很快扩散。疼痛剧烈难以忍受,有针刺样、刀割样、触电样或撕裂样。发作严重时可伴有面部肌肉抽搐、流泪和流涎等症状,因此称为痛性抽搐。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很短,短至数秒钟,长至1~2分钟,可连续多次发作。发作间歇期可完全无疼痛。一般白天或疲劳后发作次数增多,症状较重,休息或夜间发作次数减少,症状亦轻。病人的唇部、鼻分、颊部、口角、犬齿及舌等处特别敏感,稍一触碰即可引起一次发作,称为“触发点”。发病初期,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较长,以后发作次数增多,间歇期也缩短,这样反复发作可持续数月,然后缓解一时期,接着再发作,很少能自愈。一般在冷天易发作。

诊断时需与牙痛(为持续性钝痛,可发现病牙)、副鼻窦炎(为持续性胀痛,副鼻窦处多有压痛)、青光眼(前额痛为持续性胀痛,有怀疑时可测眼压)鉴别。当三叉神经痛伴有三叉神经受损害的体征或其他颅神经损害体征以及肢体功能障碍时,称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说明颅内严重病变,需及时去医院作必要的检查。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首先应采用药物治疗,可选用痛痉宁、苯妥英钠、氯丙嗪、安定、七叶莲以及各种止痛剂。对长期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或服药后有反应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发作严重,服药治疗无效,又不愿接受手术,或健康情况不能承受手术者,可考虑作三叉神经封闭治疗。

原发性、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分别是什么?

目前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仍不清楚,有以下几种说法:

(1)血管压迫学说:

1920年Cushing提出,原因不明的颅神经麻痹,可由脑干附近的动脉压迫所致。压迫血管可能是脑底动脉和小脑上动脉。

(2)机械压迫学说:

1937年Lee提出三叉神经痛是由于三叉神经根受到岩骨嵴的压迫所致。有人发现三叉神经痛患者齿状突的位置平均较正常人为低。而颅底陷入是导致三叉神经痛的主要原因。

(3)缺血学说:

因三叉神经痛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易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及脑缺血,故有人提出,三叉神经节的神经细胞因反复缺血而致三叉神经痛。

(4)中枢病源学说:

有人把三叉神经痛解释为丘脑症候群,类似癫痫发作。病灶并不在三叉神经根、半月神经节或周围支上,而是由于丘脑?皮层机能障碍和脊髓三叉神经核团异常引起,三叉神经脊髓束核罗氏胶质内中间神经元变性,中枢性门功能的抑制解除而致疼痛发作。

(5)其他学说:

有人认为三叉神经痛是病灶性或病毒感染所致,提出感染学说;还有人认为由于患者胃酸减低、蛋白质消化不良,产生组织胺或类组织胺物质,使三叉神经过敏性水肿而致三叉神经痛的变态反应学说。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沿三叉神经走行的肿瘤、炎症、血管病变及颅骨病变所致。

(1)脑干病变:

延脑和桥脑的病变,如脑干空洞症、血管病、炎症、多发性硬化、肿瘤等。疼痛表现不典型伴有脑干结构损害的表现。

(2)三叉神经干病变:

多为桥小脑角肿瘤、蛛网膜炎等。伴有三叉神经分布区的感觉和运动障碍。

(3)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病变:

颅底肿瘤、颞叶下部脑膜瘤、转移瘤或颅底蛛网膜炎等可侵犯半月神经节。三叉神经分布区的带状疱疹是其主要特征。

(4)三叉神经根病变:

眶内肿瘤、眶上裂综合征、海绵窦部病变都可侵犯三叉神经根而致三叉神经痛。

因上述原发性或继发性种种原因造成三叉神经局部脱髓鞘,由此引起周围性异位性复发性电活动及三叉神经核的节段性抑制的丧失,致使原发性传入纤维活性增加,这样在存有正常三叉神经核内控制传入活动的抑制机制受损害时使三叉神经核中间神经元阵发性释放,因而,当累及三叉神经的易损伤性三叉丘脑转换神经元时发生神经元活性的阵发性爆发而出现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其药物治疗、封闭法治疗、手术治疗如何实施?

三叉神经痛的发病年龄较广,文献报告最小的发病年龄为10岁,最大的为89岁,但多数发病年龄为中、老年人,有人统计平均为51岁。当20~40岁出现三叉神经痛应多考虑为多发性硬化致桥脑脱髓鞘损害。女性发病稍高于男性,一般认为男女之比为2∶3。

疼痛通常局限于一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内,最多为第2支(主要为颊部、上唇和上齿龈处)和第3 支(下唇和下齿龈)同时受累,其次为单独第2支和第3支,再次为三支同时受累。疼痛通常为发作性的闪电式,短暂而极端剧烈的疼痛,呈电击、刀割、烧灼或针刺样疼痛,疼痛大多浅表,由一定的痛灶开始,并向受累神经的分布区域放射,也可由一支串到另一支或波及整个3支范围,甚至偶见放射至枕部或肩部,但从不跨越中线而及对侧。有时疼痛发作时可伴有流泪、流涕,由于疼痛剧烈,患者常以手用力揉搓疼痛部位,以致患侧颜面发生皮肤擦伤、增厚甚至眉毛脱落等。有的患者疼痛发作时,不断地作吮口唇、咀嚼等动作,以期减轻疼痛。短暂而迅速的反复发作是三叉神经痛的重要特征,疼痛骤然发生而无先兆,开始每次几秒又第2次疼痛。有些在每次疼痛间歇期仍有钝痛,并未完全缓解,因而,病人常诉说疼痛持续几小时甚或几天。疼痛可见周期性发作,尤其在发病后最初几年内,每次发作期可持续数周至数月,然后不明原因地突然疼痛自行缓解,间歇数周、数月乃至数年后再度复发。一般多于冬夏季缓解,春秋季复发。

三叉神经痛药物治疗有:(1)卡马西平:又称酰胺咪嗪、卡巴咪嗪、痛痉宁,是目前认为治疗三叉神经痛最好的药物。治疗开始口服0.1~0.2克,每日1~2次。逐渐加量,直到疼痛消失,维持2周左右,再逐渐减量。一般每日用量0.4~0.6克,最大剂量不超过1.2克/日。

(2)苯妥英钠:成人开始治疗每次0.1克,每日3次口服,逐渐增量,最大不超过0.8克/日,待疼痛消失一周后再逐渐减量。肌肉或静脉注射一次0.125~0.25克,每日总量不超过0.5克,临时用等渗盐水溶解后应用。副作用有头晕、嗜睡、共济失调。

(3)氨苯氨丁酸:可作为以上两种药物的替代药物。剂量为每次10毫克,每日3次,逐日加量至每日60~80毫克。副作用有嗜睡、恶心或呕吐。

(4)氯硝安定:口服开始剂量为1毫克/日,分3次口服,即可产生治疗效应,而后每三日调整药量0.5~1毫克,直至有满意的治疗作用,维持剂量为3~12毫克/日。此药个体差异大,最大可达20毫克/天。停药时应逐渐减量。

(5)唛酚生:口服每次1克,每日3次,如能耐受,渐增每次3克,每日3~5次,至疼痛消失。或将4克唛酚生溶于5%葡萄糖500毫升中,于12小时滴完,用药2~3天疼痛缓解后改为口服。

(6)维生素B12:用法每次100微克,每日1次,肌肉注射,连用10天,改为每周2~3 次,持续3周。一般常与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合用。

(7)山莨菪碱:即“6542”,口服每次5~10毫克,每日3次。肌注每次10毫克,每日2~3 次,疼痛减轻后改为10毫克,每日1次。

(8)七叶莲:每次3片,每日4次。肌注每次4毫升,每日1~2次。可与其他药物合用。

(9)毛冬青:每次2~4片,每日3次。症状严重者可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2次。

封闭疗法是将无水酒精或其他化学药物直接注入到三叉神经的周围支、神经干或半月神经节内,使注射部位神经组织发生凝固性坏,阻滞神经的传导功能,致使该神经分布区域内感觉丧失,从而消除疾病。

封闭疗法最常用的药物是无水酒精,其次是甘油、维生素B12、强地松龙等。

穿刺部位选择相应的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区域的固定穿刺点,如第一支的眶上孔、第二支的眶下孔、第三支的颏孔。

经药物、酒精封闭等综合治疗无效,病情严重而身体条件又允许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目前手术治疗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

(1)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术;

(2)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为目前的首选术式;

(3)延髓三叉神经脊髓束切断术,仅适用于个别伴有严重的第一支痛或在双侧三叉神经痛时选一侧行此手术;

(4)半月神经节及后根减压术,适用于患第一支痛的年轻人或双侧三叉神经痛者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三叉神经痛分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应针对病因治疗(如肿瘤切除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不是很明确,其治疗方法有很多。药物治疗、针刺疗法、封闭疗法、理疗、组织疗法、半月神经节射频控温热凝术、手术疗法均可应用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中。但应首选对机体损害较小的方法。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首选药物治疗。卡马西平(又称痛痉宁或酰胺咪嗪)100mg,口服,每日2次,若不能止痛,则每日增加100mg,直至疼痛被控制为止,其每天最大用量不可超过1.2g。也可用苯妥英钠100mg,口服,每日3次,其每天最大用量为600mg。此外,可肌注维生素B12?0.5~1mg,2周为一疗程。也可口服中成药七叶莲3片,每日4次。654-2(山莨菪碱)5~10mg,每日3次等。

针刺时应选择邻近神经干的穴位,要使患者有强烈的针感。眼神经痛常选下关、太阳、丝竹空、头维等配合谷穴;上颌神经痛可选下关、迎香、颊车、听会、四白配合谷穴;下颌神经痛选合谷、下关、大迎、地仓、颊车等穴位。

封闭疗法对三叉神经痛也有一定效果。可用1%~2%普鲁卡因与维生素B12行疼痛神经支阻滞麻醉,或穴位封闭,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理疗时,可将维生素B1或维生素B12和普鲁卡因用离子导入疼痛部位或穴位,使疼痛减轻。组织疗法是把1cm的缝合肠线埋入罹患分支的神经孔附近或膈俞穴处,也可将冷藏的组织浆2~3ml注射于腹部皮下组织或肌内,每周1次。注射疗法常用无水酒精注射于罹患部位的神经干或半月神经节,使局部神经纤维变性,以阻断神经传导。半月神经节射频控温热凝术止痛效果好,复发率较低,可重复使用,采用能精确控温的热源?射频发生器及其配套的温控电极和19号绝缘针,将针刺入卵圆孔达半月神经节,利用射频电流在组织内产生热,根据不同神经纤维耐受的温度不同,有选择的破坏传导痛觉的纤维,而对热抵抗力较大的触觉纤维不受影响,但操作必须精确,严格消毒。

当其他所有治疗均无效时,可采用手术治疗。如X线片示有病理骨腔,可予以清除;怀疑埋伏智齿为病灶牙时,应予以拔除。必要时行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常撕脱下牙槽神经和眶下神经;还可行颅内手术,以切除部分三叉神经根及行微血管减压术。

中医是怎样治疗三叉神经痛的?

三叉神经痛以单侧面部的阵发性、电击性、短促而剧烈的疼痛为特征,临床可分为原发性与症状性两类,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在40岁以上人中发生,女性较为多见。中医认为病因虽然多端,但以风、热、痰、虚四者为害最多,具体辨证论治如下:

风寒外袭型,起病较急,疼痛较甚,或面颊有拘急收紧之感,得温熨痛减,吹风受寒辄发或加重,或兼头痛,鼻流清涕,口不渴,舌苔或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或弦紧。治拟疏风散寒,方用川芎茶调散加减,其中川芎12克,荆芥12克,防风9克,羌活12克,白芷12克,薄荷6克,甘草6克,细辛3克。

胃火上攻型,面颊及齿龈疼痛如灼,遇热痛增,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心烦,大便秘结,溲赤,舌质红苔黄,舌边红,脉滑数。治拟清泻胃火,方用清胃散加减,其中当归15克,黄连12 克,生地20克,丹皮12克,升麻9克,生石膏30克,知母12克,白芷9克。

肝胆郁热型,患侧阵发性灼痛,痛连头角,时作抽掣,常因情志刺激而诱发,心烦易怒,面红目赤,口苦,舌尖红,苔黄,脉弦数。治则为清肝利胆,方用当归龙荟丸加减,其中当归12克,龙胆草15克,栀子9克,黄连9克,黄芩9克,大黄6克,芦荟9克,青黛1克,柴胡12克,白芍30克,钩藤12克,地龙9克。

阴虚风动型,面部胀痛,面肌或作抽搐,或麻木不仁,郁怒加重,头晕目眩,心烦易怒,面部烘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耳中蝉鸣,咽干目赤,舌质红少苔,脉弦细而数。治应滋补肝肾、平肝熄风,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其中天麻9克,钩藤12克,石决明18克,栀子9克,山萸肉15克,白芍30克,牛膝15克,杜仲9克,益母草15克,桑寄生20克,夜交藤20克,茯神1 2克。

气血亏虚型,头面痛频发,痛势隐隐,有空痛感,起则痛甚,卧则减轻,遇劳易发,面色苍白,肢体倦怠,气短懒言,饮食减少,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治应益气养血,方用补中益气汤合四物汤化裁,其中黄芪15克,党参12克,升麻3克,柴胡6克,当归15克,陈皮9克,白术12 克,川芎9克,熟地15克,白芍20克,炙甘草6克。

瘀血阻络型,面痛屡发,痛有定处,或痛如针刺,日久不愈,日轻夜重,面色晦滞,舌质紫暗,脉弦涩或细涩。治拟逐瘀通络,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其中赤芍15克,川芎15克,桃仁15克,红花9克,麝香(冲服)0.1克,全虫9克,蜈蚣2条,生姜6克,老葱3根,大枣7枚,黄酒适量。

风痰阻络型,面颊闷痛,或麻木不仁,眩晕恶心,或时吐痰涎,胸脘满闷,肢重体倦,舌苔白腻,脉弦滑。治应祛风化痰,方用牵正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其中白附子5克,僵蚕12 克,全虫5克,半夏12克,白术15克,天麻9克,茯苓12克,橘红15克,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4枚,白芷9克,蔓荆子6克。

针灸:第一支痛选阳白、攒竹、太阳;第二支痛选四白、迎香;第三支痛选大迎、夹承浆、下关。配穴为合谷、内庭;如因风热引起的,可配风池、外关;若因肝阳头痛,可配太冲、太溪、风池;阴虚火旺的,可配复溜、太溪。由于本病经年不愈,故常间日或3日针灸1次,30次为1疗程。

推拿:病人仰卧,以一指禅、点、按、揉、抹、直推等手法施于阿是穴、阳白、鱼腰、太阳、上关、下关、颧?、颊车等穴各2分钟,而后让病人坐起拿风池、天柱、合谷各2分钟。如属风热者,在手阳明、手少阳肘以下循行线上施以擦法;属肝阳上亢者,在足厥阴经膝下循行线上施以擦法;如属虚火上炎者,在足少阴膝以下部位施以擦法,均以透热为度。

梳头可治疗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患者,每天起床后和睡觉前,可用木梳从前额经过头枯梳至后颈部,开始时生分钟梳25次左右,5分钟后逐渐加快速度。用力均匀,以不划伤头皮为度,每次梳10分钟,一周后疼痛可逐渐减轻,1个月后便基本痊愈。

天麻的临床与应用

天麻在临床上的应用

据卫生部编辑出版的《中华本草》记载:天麻有益寿延年、调节免疫、改善睡眠、提高记忆力、护肤养颜等作用,也是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肝炎、胃病等患者何体弱多病的中老年人首选的珍贵天然食物。

天麻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头痛等症和肝风内动、惊厥抽搐,与现代药理探讨的具有镇静、抗惊厥以及影响心血管系统,增加心、脑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舒张,外周血管作用是相符合的。天麻制剂可以用来治疗癫痫、神经衰弱。且据报道用天麻注射液及蜜环菌片可以治疗眩晕综合症,天麻制剂肌肉注射可以治疗以头痛、头晕睡眠障碍为主要症状的脑外伤综合症。肌肉注射天麻制剂,治疗以头痛、头晕、睡眠障碍为主要症状的脑外伤综合征,有效率为97%。以50%天麻制剂肌注,治疗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止痛有效率为95%左右,治疗以心绞痛为主的冠心病,3个月后有效率为90%。临床上还应用治疗神经衰弱、血管性头痛何抑郁性神经症、眩晕症、癫痫、高血压、肢体麻木、手足不遂症。近年来,将天麻用作高空人员的脑保健药物,可增强视神经的分辨和内耳与小脑的平衡能力。日本用天麻治疗老年性痴呆症,总有效率达81.1%。随着天麻药理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天麻要用产品的开发研制工作日益得到关注。由天麻钩藤加味而成的天麻促智冲剂临床治疗老年性血管性痴呆,2个治疗(2个月)总有效率达86.7%,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对脑电图有显著的改善作用,降低血浆黏度,对红细胞变形和聚集指数异常均有显著改善作用。

1、?天麻对年老体衰患者疗效好。 ?

有明显老年症状的患者,设置暮年垂危的高龄患者,在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服用天麻制剂能转危为安。对于久病体衰的患者,使用天麻制剂会有明显的起色,康复很快。

2、?天麻的双向调节作用,是诸多药物所不及的。

能把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正常,并且稳定下来,也能将低血压患者的血压升至正常,亦能稳定下来。天麻食疗能使瘦人壮实,亦能使旁人减肥。

3、?天麻对心血管系统有调整作用

据报道用天麻制剂每日30克(分三次服)治疗头昏、眼花、半身不遂、老年痴呆、美尼尔综合症、冠心病、脑血栓、脑血塞、高血压、低血压邓心血管系统疾病,能起到常规药物难以祈祷的奇特作用。

4、?天麻能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有报道用天麻配合其他产品已经治愈类风湿性关节炎266例,红斑狼疮3例,该项科研成果于97年3月经湖南省科委正式鉴定验收,属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天麻对各种风湿病和其他免疫系统疾病显效。

5、?天麻能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正常。

在临床中,服用天麻使用很多过早闭经的妇女月经恢复了正常,使很多失去性功能的患者恢复了性功能天麻对糖尿病患者和其它内分泌失调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

6、?天麻能抗癌。

将癌细胞置于天麻溶液中,后经检验,癌细胞全部被杀,有报道采用天麻制剂内服治疗胃癌7例,癌块逐渐变软,逐渐缩小,效果很好。治疗咽癌2例亦有效。

7、?天麻能促进细胞再生。

无论对内伤、外创,天麻能增强新陈代谢,促进组织细胞再生。

8、?天麻对放疗和化疗造成的损伤有防护作用。

9、?天麻能防治噪声对人体功能造成的混乱,应用天麻可消除噪声所致的学习障碍。

10、?天麻能灭菌消炎,抑制病毒。

天麻制剂可提高白细胞,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以增强人体的抗病消炎能力,天麻对化脓球菌、大肠杆菌、金**葡萄球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1、?天麻能治疗贫血

据报道用天麻制剂,每日20g治疗贫血,经治患者234例,有效率血液中铁的运输,增加红血球何血小板的数量。